“漁家傲”在唐朝、五代詞中沒有出現過,到北宋唯獨晏殊、歐陽修填此調多�!对~譜》卷十四說:“此調始自晏殊,因詞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取以為名。”李清照《漁家傲》賞析
作法:本調六十二字;前后闋相同,完全惟七言仄韻詩兩絕合為一。其所不同者僅有第三句協韻,以及下添一個三字句而已,但此三字句亦須協韻。﹝惜香詞﹞后段三字句不協韻,實系錯誤。七言句第一三字平仄雖可通融,故如楊慎詞,于后半第三句作仄平平仄平平仄,則非初學者所宜法矣。詞五首(望江南等)原文
格律:
●●⊙○○●▲
⊙○⊙●○○▲
⊙●⊙○○●▲
○⊙▲
⊙○⊙●○○▲
●●⊙○○●▲
⊙○⊙●○○▲
⊙●⊙○○●▲
○⊙▲
⊙○⊙●○○▲
(○平●仄△平韻▲仄韻)鎮江市2007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語文試卷
其它說法:
《樂府紀聞》:“張志和自稱煙波釣徒,愿為浮家泛宅,往來苕?間,作﹝漁歌子﹞。”按張志和所作“西塞山前白鷺飛”一詞,亦名﹝漁父詞﹞,其調之曲拍,不傳于后世。而唐宋詞人,又多有﹝漁家樂﹞之作,其為描寫漁人生活之詞則同。至范希文乃有本調之創,題義蓋與﹝漁家樂﹞無二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