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景四年①,立栗太子②,使魏其侯為太子傅③。孝景七年④,栗太子廢,魏其數爭不能得⑤。魏其謝病,屏居藍田南山之下數月⑥,諸賓客辯士說之⑦,莫能來⑧,梁人高遂乃說魏其曰:“能富貴將軍者,上也;能親將軍者,太后也。今將軍傅太子,太子廢而不能爭;爭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謝病,擁趙女⑨,屏間處而不朝⑩。相提而論(11),是自明揚主上之過(12)。有如兩宮螫將軍(13),則妻子毋類矣(14)�!蔽浩浜钊恢�,乃遂起,朝請如故。
桃侯免相(15),竇太后數言魏其侯。孝景帝曰:“太后豈以為臣有愛(16),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17),多易(18)。難以為相,持重(19)�!彼觳挥�,用建陵侯衛綰為丞相。
①孝景四年:公元前153年。②栗太子:景帝長子,名劉榮,以栗姬所生,故稱。③太子傅:負責輔佐教導太子的官。④孝景七年:公元前150年。⑤數爭:指多次為栗太子爭辯。不能得:指無效果。⑥屏居:隱居。⑦說:勸說。⑧莫能來:不能說服他回到京城來。⑨趙女:指美女。古時趙地多美女。⑩屏間處:退隱閑居。間,同“閑”。(11)相提而論:互相對比來說。(12)明揚主上之過:明顯地張揚景帝的過失。(13)有如:假如。兩宮:東宮(長樂宮)和西宮(未央宮)。這里指太后(住在東宮)和漢景帝(住在西宮)。螫:與“蜇”同義,本指蜂、蝎子等刺人,這里是惱怒,加害的意思。(14)毋類:指全家被殺。(15)桃侯:指景帝丞相劉舍。(16)臣:景帝對竇太后的自稱。愛:吝嗇。(17)沾沾自喜:指驕傲自滿,自我欣賞。沾沾:自得的樣子。(18)易:指草率輕浮。(19)持重:擔當重任。
漢景帝四年(前153),立栗太子,派魏其侯擔任太子的太傅。漢景帝七年(前150),栗太子被廢,魏其侯多次為栗太子爭辯都沒有效果。魏其侯就推說有病,隱居在藍田縣南山下好幾個月,許多賓客、辯士都來勸說他,但沒有人能說服他回到京城來。梁地人高遂于是來勸解魏其侯說:“能使您富貴的是皇上,能使您成為朝廷親信的是太后�,F在您擔任太子的師傅,太子被廢黜而不能力爭,力爭又不能成功,又不能去殉職。自己托病引退,擁抱著歌姬美女,退隱閑居而不參加朝會。把這些情況互相比照起來看,這是您自己表明要張揚皇帝的過失。假如皇上和太后都要加害于您,那您的妻子兒女都會一個不剩地被殺害�!蔽浩浜钫J為他說得很對,于是就出山回朝,朝見皇帝像過去一樣。
在桃侯劉舍被免去丞相職務時,竇太后多次推薦魏其侯當丞相。漢景帝說:“太后難道認為我有所吝嗇而不讓魏其侯當丞相嗎?魏其侯這個人驕傲自滿,容易自我欣賞,做事草率輕浮,難以出任丞相,擔當重任�!苯K于沒有任用他,任用了建陵侯衛綰作丞相。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①,生長陵。魏其已為大將軍后,方盛②,蚡為諸郎③,未貴,往來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④。及孝景晚節⑤,蚡益貴幸⑥,為太中大夫。蚡辯有口⑦,學《槃盂》諸書⑧,王太后賢之。孝景崩,即日太子立⑨,稱制⑩,所鎮撫多有田蚡賓客計(11)。蚡弟田勝,皆以太后弟,孝景后三年(12),封蚡為武安侯,勝為周陽侯。
①孝景后同母弟:漢景帝皇后名叫王娡,母臧兒,父王仲。王仲死后,臧兒改嫁田氏,生蚡、勝。王娡原為景帝妃,后因子劉徹被立為太子,才封為皇后。②方盛:正當權大勢重的時候。③諸郎:漢代守衛宮廷,隨侍皇帝的官員。④子姓:子孫或眾子孫。也指兒子。⑤晚節:晚年。⑥益:更加。貴幸:指地位尊貴,受到寵幸。⑦辯有口:指善于辯論,有口才。⑧《槃盂》:傳說為黃帝史官孔甲所作的銘文,共二十六篇,刻在槃盂等器物上。這里是說明田蚡能學習古文字。槃:同“盤”。⑨即日太子立:景帝死日,太子劉徹即繼立為皇帝,是為武帝,時年武帝十六歲。⑩稱制:代天子執政。由于武帝尚未成年,所以王太后代武帝臨朝聽政。(11):同“策”。(12)孝景后三年:公元前141年。景帝紀年分為前、中、后三段。這年正月景帝死,武帝繼位。
武安侯田蚡(fén,墳),是漢景帝皇后的同母弟弟,出生在長陵。魏其侯已經當了大將軍之后,正當顯赫的時候,田蚡還是個郎官,沒有顯貴,來往于魏其侯家中,陪侍宴飲,跪拜起立像魏其侯的子孫輩一樣。等到漢景帝的晚年,田蚡也顯貴起來,受到寵信,做了太中大夫。田蚡能言善辯,口才很好,學習過《盤盂》之類的書籍,王太后認為他有才能。漢景帝去世,當天太子登位繼立,王太后攝政,她在全國的鎮壓、安撫行動,大都采用田蚡門下賓客的策略。田蚡和他的弟弟田勝,都因為是王太后的弟弟,在漢景帝去世的同一年(前141),被分別封為武安侯和周陽侯。
武安侯新欲用事為相①,卑下賓客②,進名士家居者貴之③,欲以傾魏其諸將相④。建元元年⑤,丞相綰病免,上議置丞相、太尉⑥。籍福說武安侯曰:“魏其貴久矣,天下士素歸之⑦。今將軍初興⑧,未如魏其,即上以將軍為丞相⑨,必讓魏其。魏其為丞相,將軍必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⑩,又有讓賢名�!蔽浒埠钅宋⒀蕴箫L上(11),于是乃以魏其侯為丞相,武安侯為太尉。籍福賀魏其侯,因吊曰(12):“君侯資性喜善疾惡(13),方今善人譽君侯(14),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惡,惡人眾,亦且毀君侯。君侯能兼容(15),則幸久(16);不能,今以毀去矣(17)�!蔽浩洳宦�。
①新欲用事為相:即“新用事欲為相”的倒文。意思是說田蚡剛剛掌權想當丞相。②卑下賓客:對賓客態度謙卑,不惜降低自己的身份。③這句的意思是說,推薦退居在家的名士,讓他們顯貴起來。④傾:壓倒,超過。⑤建元,武帝的第一個年號(前140前135),也是我國歷史上帝王以年號來紀年的開始。⑥議:商量。置:安排。⑦素:一向。歸:歸附。⑧初興:剛剛發跡。⑨即:假如。⑩尊等:尊貴的地方相等。(11)微言:委婉進言,隱約其詞。風:同“諷”。用含蓄的話暗示。(12)因吊:順便提醒、警告的意思。(13)君侯:對列侯的尊稱。資性:天性。喜善疾惡:喜歡好人,痛恨壞人。疾:恨。(14)方今:當今。(15)兼容:指并容好人和壞人。(16)幸:表示希望、慶幸的意思。(17)今:立即,馬上。去:離職。
武安侯剛掌權想當丞相,所以對他的賓客非常謙卑,推薦閑居在家的名士出來做官,讓他們顯貴,想以此來壓倒竇嬰等將相的勢力。建元元年(年140),丞相衛綰因病免職,皇上醞釀安排丞相和太尉。籍福勸說武安侯道:“魏其侯顯貴已經很久了,天下有才能的人一向歸附他�,F在您剛剛發跡,不能和魏其侯相比,就是皇上任命您做丞相,也一定要讓給魏其侯。魏其侯當丞相,您一定會當太尉。太尉和丞相的尊貴地位是相等的,您還有讓相位給賢者的好名聲”。武安侯于是就委婉地告訴太后暗示皇上,于是便任命魏其侯當丞相,武安侯當太尉。籍福去向魏其侯道賀,就便提醒他說:“您的天性是喜歡好人憎恨壞人,當今好人稱贊您,所以您當了丞相,然而您也憎恨壞人,壞人相當多,他們也會毀謗您的。如果您能并容好人和壞人,那么您丞相的職位就可以保持長久;如果不能夠這樣的話,馬上就會受到毀謗而離職�!蔽浩浜畈宦爮乃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