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奇治縣原文、翻譯、注釋與趣味評論
原文:
子奇年十六,齊君使治阿。既而齊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饼R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載者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決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熔庫兵以作耕器,出倉廩以濟貧困,阿縣大治。魏聞童子治邑,庫無兵,倉無粟,乃起兵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戰,遂敗魏師。
譯文:
子奇十六歲的時候,齊國的國君派(他)去治理阿縣。不久,齊君反悔了,派人追趕。追趕的人回來說:“子奇一定能夠治理好阿縣的�!饼R君問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回答說“同車的人都是老人。憑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輕的人來作最終決定,一定能治理好阿縣��!”子奇治理阿縣,把兵庫里的兵器鍛造成為耕田的農具,打開糧倉來救濟貧窮的人民,阿縣治理得整整有條。魏國的人聽說小孩子治理阿縣,兵庫里沒有武器,糧倉里沒有積糧,于是就起兵攻打(齊國)阿縣,阿縣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勵,以自己家的兵器打敗了魏國軍隊。
逐句對照翻譯:
原文:子奇年十六,齊君使治阿。
譯文:子奇十六歲(的時候),齊國的國君派(他)去治理阿縣。
原文:既而齊君悔之,遣使追。
譯文:不久,齊君反悔了,派人追趕。
原文: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
譯文:追趕的人回來說:“子奇一定能夠治理好阿縣的�!�
原文:齊君曰:“何以知之?”
譯文:齊君說:“你是憑什么知道的?”
原文:曰:“共載者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決之,必能治阿矣!”
(回來的人)說:“同車的人都是老人。憑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輕的人來作最終決定,一定能治理好阿縣��!”
原文:子奇至阿,熔庫兵以作耕器,出倉廩以濟貧困,阿縣大治。
原文:魏聞童子治邑,庫無兵,倉無粟,乃起兵攻之。
原文: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戰,遂敗魏師。
譯文:子奇治理阿縣,把兵庫里的兵器鍛造成為耕田的農具,打開糧倉來救濟貧窮的人民,阿縣治理得整整有條。
譯文:魏國的人聽說小孩子治理阿縣,兵庫里沒有武器,糧倉里沒有積糧,于是就起兵攻打(齊國)阿縣。
譯文:阿縣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勵,以自己家的兵器打敗了魏國軍隊。
注解:
阿:地名,即今山東阿縣
治:治理
反:通"返",返回
既而:后來,不久
遣:派
共載:同車
白首:老年人
夫:句首語氣詞,用以引起下文的議論,無實義
決之:決斷政事
耕器:農具
倉:倉庫
廩:倉庫中的糧食
賑:救災
私兵:私人武器
從上面可以得出,子奇采取了以下治縣辦法:
1、憑著長者的智慧,年少的人進行決斷。
2、將府庫的兵器熔煉成農耕器具,放倉庫的糧食來接濟貧困的人,注重發展生產,維護地方穩定。
3、贏得東阿百姓的支持,靠百姓力量(東阿的百姓父親帶著兒子,兄長領著弟弟,靠個人的武器跟魏國大戰)打敗了魏國。
《子奇治縣》評論
幸運的神童英雄——觀子奇治縣(轉自魔星的BLOG)
有個16歲的青少年叫子奇,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啊,他家祖墳上冒了青煙——齊國國君派他去治理阿縣,但剛派出去利馬就反悔了。
就是再有才,16歲也太年輕了些吧!搞不好事辦不好倒和當地那些不良公子少爺們串成一氣危害社會怎么辦?!看看時辰人應該還沒走遠,反悔也是有時效的啊,趕緊派個人:“用什么交通我不管,反正趕緊給我把那小子追回來!”老大的話不能不聽啊,使者一溜煙就追了出去,只巴望著小孩不要跑得自己的馬快啊。
幾時辰后,皇宮。
跑腿的使者空手而返,不等老大喝問趕緊自答:“皇上息怒,那叫子奇的小孩一定能治理好阿縣,您就放一百個心好了!和他同坐一輛車的都是老人。以老人的智慧,年輕人的果斷,一定能治理得GDP飛速上升!”
嘿,奇了!老人的經驗可能會派上大用場,這我承認,但那些老人的身份你知道嗎,如果不過是帶外公外婆爺爺奶奶一類的親戚長輩去享享福呢?!而且皇上這命令在封建社會中可絕對是至高無上的,誰敢違背呢!而且,不過是讓你這不知是張三還是李四的帶個人回來罷了,皇帝看了那些老人自然會有所決策,這時進言也不晚,萬一見面時那些老人是個一次性道具,一定不負皇上龍恩等豪情壯語的不過是忽悠你來著——縣的治理問題搞不定,使者大人你打算把您那腦袋擱哪兒來著?
但總算子奇沒負這位愛管閑事使者的期望。
16歲縣令一到管轄區,利馬熔制庫里的兵器變為農具,打開倉庫把糧食拿出來給窮人吃,就這么一番慈善工程做下來阿縣給治理得很安定(社會福利高嘛)。
接下來問題也就來了。子奇大人,您這會兒的軍事處境是兩沒有——沒家伙,沒飯吃。這萬一有人打過來您打算怎么辦?
在下才識粗淺,當年的地圖是沒研究過,但想想,告訴你某過某省某塊地方沒五谷又沒糧食,當家的還是個未成年的,那你想不想乘機撈一把——打上來,多塊地皮多好!
不錯,這觀點不僅我有,你有;早在N多年前的“那時”已有敵國想到了,那個國家真名叫魏。
魏聽說有這等好事是開心得手舞足蹈,口水直流啊,啥要緊事都不顧了,急點兵就殺過來了!
這可壞大事了!但這時阿縣的老百姓發揮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團結就是力量!鄉親們老爸帶著兒子,哥哥帶上弟弟,夯起私家兵器就沖上前線!
結果嘛還是喜劇化的,阿縣的老百姓把魏兵打得跑得比來時還快。
如果這是童話,我無所謂,問題是這是真實的歷史��!你總不能指望鄉親們個個都是隱士,武林高手吧!而且一個國家要打起來,再如何輕敵兵都不會少,阿縣又不是長安,洛陽一類古代知名的大都市,人口也多不到哪兒去,如何能把軍隊打倒?
可能性一:士兵輕敵,士氣不高
結論:不可能
原因:士兵們不一定個個都是天才,但卻是不傻的——這明擺著的勝利果實誰不想要啊,定然士氣旺盛得排山倒海,個個殺氣騰騰。。
可能性二:有丐幫等看似平常卻個個身手不凡的幫派聚集
結論:不太可能
原因:巧合性太高
可能性三:魏國國君派了群老弱病殘的兵外加個白癡指揮者來打仗
結論:很有可能
原因:過于輕敵,把精兵都留著派別的用場去了
可能子奇大人帶來些老人在這時派上用場了吧,雖然不能指望他們個個都是徐達趙云等智囊,但總的來說還是水平比較高的吧。(比對手高就OK了嘛——)
最后讓我們談談老百姓的戰斗水準問題。
眾所周知,在游戲里農民的戰斗力永遠在一開始就給設定得很低,不可能打得倒人家英雄,甚至連小兵都不行(操作技巧高潮和使用人海戰術的玩家除外),那阿縣的老百姓為何能辦到呢?
首先,我們要仔細閱讀,人家可不是拿把鋤頭就上前線的�。ㄟ@和舉塊寫著快來砍我的扳子差不多),大家都用共同的先進武器——私家兵器。
敢情子奇大人膽子也真夠大,全縣人都有兵器了,沒準哪天下班路上給人家黑了都擋不住,但初生的牛犢不怕虎啊,再說人家都要打過來了,哪里還管得了那么多!
不過,當初縣令大人剛到時犧牲的那些兵器糧食還真不是白給的,民心收得實在是好得沒話說——關鍵時刻個個兩肋插刀,沒反過來插你兩刀來的。
就這樣,一方面魏國臉皮沒厚到會揭自己的丑,肯定把子奇大人吹得厲害得沒了邊,而阿縣這里自然是一份捷報,就這樣,少年敵魏國的傳奇就此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