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對照翻譯】劉禹錫《陋室銘》蘇轍《吳氏浩然堂記》中考比較閱讀訓練附答案
新喻吳君,志學而工詩。
新喻的吳君,有志于學問且在詩歌創作上有專長。
家有山林之樂,
家周圍是讓人悠樂的山林,
隱居不仕,
(吳君)在此隱居不去做官,
名其堂曰“浩然”。
給他的屋子取名叫“浩然”。
曰:“孟子,吾師也。
說,“孟子是我的老師,
其稱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他說道‘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吾竊喜焉,而不知其說,
我私下里很喜歡,但不是很能理解孟子的說法,
請為我言其故。”
請為我解釋下其中的緣由。”
余應之曰:“子居于江,亦嘗觀于江乎?
我回復他說:“你處在江上之時,也曾觀察過江水嗎?
秋雨時至,溝澮盈滿。
秋雨按時節下來,溝渠里裝滿了雨水。
眾水既發,合而為一。
各路水流滿溢,合聚在一起。
汪淫溢,充塞坑谷。
便汪洋肆意,盡情地充斥著坑溝峽谷,
然后滂洋東流,蔑洲渚,乘丘陵,肆行而前,
之后又滂泊向東流去,輕快地越過洲島,穿過丘陵,肆意前行,
遇木而木折,觸石而石隕,浩然物莫能支。
遇到木頭折斷木頭,碰到石頭,石頭也被摧毀,如此浩然的水勢沒有什么能阻擋。
子嘗試考之,彼何以若此浩然也哉?
你試著考察看看,它憑什么能像這樣形成如此浩蕩之勢?
今夫水無求于深,無意于行,
如今那水不求太深,也無意奔向何方,
得高而渟,得下而流,
遇到高的地方就停下來,遇到低的地方就順勢流下去,
忘已而因物,不為易勇,不為崄怯,
忘了自己,只會適應著外部環境,不因為容易表現勇敢,不因為危險而膽怯,
故其發也,浩然放乎四海。
所以,這水一旦聚集發動,就會浩浩蕩蕩馳騁開去直到大海。
古之君子,平居以養其心,
古代的君子,生活簡易來滋養內心,
足乎內,無待乎外。
從內心得到滿足,對外部環境不抱期待,
中其潢漾,與天地相終始。
心胸開闊可以包容天地。
止則物莫之測,
停下來的時候外界揣測不到他的內心,
行則物莫之御。
行動起來的時候沒有人能抵抗得了。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憂,
處于富貴之中不放縱自己,處于貧賤之中也不憂慮,
行乎夷狄,患難而不屈,
在蠻夷之地遭受患難不屈服,
臨乎死生,得失而不懼,
在生死得失面前不懼怕,
蓋亦未有不浩然者也。
如此這樣也不可能不培養出浩然正氣的品性,
故曰:‘其為氣也,至大至剛,
所以說:‘這種氣,極端浩大,極端有力量,
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乎天地。’
用坦蕩之胸懷去培養它而不加以傷害,就會充滿天地之間。’
今余將登子之堂,
今天我將登上你的‘浩然’堂,
舉酒相屬,擊槁木而歌,
舉著酒杯互相勸飲,擊著槁木吟詩,
徜徉乎萬物之外,子信以為能浩然乎?”
徘徊于萬物之外,你真的以為我們就能變成有浩然之氣的人了嗎?”
元豐四年七月九日,眉山蘇轍記。
元豐四年七月九日,眉山蘇轍記。
【原文】下載蘇轍《吳氏浩然堂記》原文、注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及答案
新喻吳君,志學而工詩。家有山林之樂,隱居不仕,名其堂曰“浩然”。曰:“孟子,吾師也。其稱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吾竊喜焉,而不知其說,請為我言其故。”
余應之曰:“子居于江,亦嘗觀于江乎? 秋雨時至,溝澮盈滿。眾水既發,合而為一。汪淫溢,充塞坑谷。然后滂洋東流,蔑洲渚,乘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木折,觸石而石隕,浩然物莫能支。子嘗試考之,彼何以若此浩然也哉?今夫水無求于深,無意于行,得高而渟,得下而流,忘已而因物,不為易勇,不為崄怯,故其發也,浩然放乎四海。古之君子,平居以養其心,足乎內,無待乎外。中其潢漾,與天地相終始。止則物莫之測,行則物莫之御。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憂,行乎夷狄,患難而不屈,臨乎死生,得失而不懼,蓋亦未有不浩然者也。故曰:‘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乎天地。’今余將登子之堂,舉酒相屬,擊槁木而歌,徜徉乎萬物之外,子信以為能浩然乎?”
元豐四年七月九日,眉山蘇轍記。
【翻譯】蘇轍《吳氏浩然堂記》原文、賞析
新喻的吳君,有志于學問且在詩歌創作上有專長,家周圍是讓人悠樂的山林,吳君在此隱居不去做官,給他的屋子取名叫“浩然”,說,“孟子是我的老師,他說道:‘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我私下里很喜歡,但不是很能理解孟子的說法,請為我解釋下其中的緣由。”
我回復他說:“你處在江上之時,也曾觀察過江水嗎?秋雨按時節下來,溝渠里裝滿了雨水,各路水流滿溢,合聚在一起。便汪洋肆意,盡情地充斥著坑溝峽谷,之后又滂泊向東流去,輕快地越過洲島,穿過丘陵,肆意前行,遇到木頭折斷木頭,碰到石頭,石頭也被摧毀,如此浩然的.水勢沒有什么能阻擋。你試著考察看看,它憑什么能像這樣形成如此浩蕩之勢?如今那水不求太深,也無意奔向何方,遇到高的地方就停下來,遇到低的地方就順勢流下去,忘了自己,只會適應著外部環境,不因為容易表現勇敢,不因為危險而膽怯。所以,這水一旦聚集發動,就會浩浩蕩蕩馳騁開去直到大海。古代的君子,生活簡易來滋養內心,從內心得到滿足,對外部環境不抱期待,心胸開闊可以包容天地。停下來的時候外界揣測不到他的內心,行動起來的時候沒有人能抵抗得了。處于富貴之中不放縱自己,處于貧賤之中也不憂慮,在蠻夷之地遭受患難不屈服,在生死得失面前不懼怕,如此這樣也不可能不培養出浩然正氣的品性,所以說:‘這種氣,極端浩大,極端有力量,用坦蕩之胸懷去培養它而不加以傷害,就會充滿天地之間。’今天我將登上你的‘浩然’堂,舉著酒杯互相勸飲,擊著槁木吟詩,徘徊于萬物之外,你真的以為我們就能變成有浩然之氣的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