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曹劌論戰》《晏子春秋·景公舉兵欲伐魯》比較閱讀訓練及答案
閱讀下面兩則短文,回答后面問題。(13分)
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戰則請從�!�
景公舉兵欲伐魯
景公舉兵欲伐魯,問于晏子,晏子對曰:“不可。魯好義而民戴之,好義者安,見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攻義者不祥,危安者必困。且嬰聞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國,政足以和其民,國安民和,然后可以舉兵而征暴。今君好酒而辟,德無以安國,厚藉斂,意使令,無以和民。德無以安之則危,政無以和之則亂。未免乎危亂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國,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亂也。其君離,上怨其下,然后伐之,則義厚而利多,義厚則敵寡,利多則民歡�!�
公曰:“善�!彼旃环ヴ�。
19、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又何間焉 間:_______
(2)忠之屬也 屬:_______
(3)德足以安其國 安:_______
(4)遂果不伐魯 遂:_______
20、下面加點詞義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肉食者謀之(代詞,如何迎戰)伯禽之治存焉(結構助詞,的)
B.何以戰(介詞,憑、靠)政足以和其民(介詞,用來)
C.雖不能察(連詞,雖然)問于晏子(介詞,向)
D.其鄉人曰(代詞,曹劌的)其君離(代詞,指百姓)
21、翻譯下面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厚藉斂,意使令,無以和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曹劌和晏子都認為作戰的前提條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隊長兩篇短文,簡要分析曹和晏子分別具有哪些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9、(1)參與 (2)類 (3)使……安定 (4)于是 20、C.21、(1)穿的吃的這樣一些養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用,一定把它們分給別人。 (2)征收賦稅沉重,下令頻繁,不能夠使人民和樂。22、修明政治,得到人民的擁護,上下和諧。23、例:曹劌關心國事,在政治上具有遠見卓識。晏子機智善變,敢于進諫,一心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