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9年北京中考語文試卷說明文閱讀題集
(2007年北京中考語文試卷)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題。(8分)
①地球的水資源分別以回態、液態、氣態的形式分布在地球表面和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中,其總量是很大的,大約有13.86×1017立方米。然而,這些水資源中有975%是海水,而每升水中含氯量小于1元的淡水只占總水量的2.5%O況且,世界淡水儲量中很大一部分又是集中在兩極、冰川和深層地下。由于經濟和技術條件的限制,到目前為止,冰雪固態淡水和深層地下水等的利用都非常有限。所以,可方便利用的、與人類生存和生活關系密切的淡水儲量大約只有40×1014立方米,僅占淡水總量的11%,約占總水量的0.396o可見,盡管全球水資源總量很大,但實際上人類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量卻很少。
華語網說明:
①網頁文檔內容及格式不完整,僅供預覽。
②我們把北京自2007年起的中考語文試題進行了分類整理,內容逐年添加,對初中同學學習參考較實用。歡迎點此進入該組題集下載頁根據提示選擇下載。
材料一:
材料二:
3. 比較第③段中畫線句子的內容,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2分)
(2008年北京中考語文試卷)閱讀《小品建筑》,完成第4一6題。(共9分)
小品建筑
①小品,是一種文體的名稱,凡屬隨筆、雜感、散文一類的小文章統稱為小品。“小品建筑”是借用文體“小品”之名,專指那些小而簡的建筑。
②中國古代建筑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古代建筑相比,有它鮮明的特點:除了以木構架為主要的結構體系以外,建筑的群體性也是重要特點之一。中國古代建筑的群體性表現為一個建筑往往是由許多單幢建筑組合而成的,從老百姓的住宅到皇帝宮殿莫不如此。明清兩代紫禁城中的太和殿,作為當時地位最重要、規模最大的建筑也就是一幢平面為長方形、內部也沒有分割的單層大殿。然而,就是這些簡單的單幢建筑組合成紫禁城這個建筑群體。
③這些建筑群體除了有連成一體的殿堂、廊屋、門樓等,還有不少形形色色的相對獨立的小建筑與之相配。例如,一座宮殿、一組寺院或者壇廟,甚至大型的住宅,人們都可以看到在建筑群的最外面往往豎立著牌樓;在建筑群大門的前面立有華表、石獅子;在建筑群的主要殿堂前面排列著香爐、日晷以及龜、鶴等獸像。人們熟悉的天安門是明清兩代皇城的大門,九開間的大殿坐落在高大的城臺之上。它的形體已經夠宏偉的了,但是還不夠,在天安門前金水河上有幾座金水橋,在橋的左右兩邊又各安放了一尊石雕獅子和一根華表。正是這威武的獅子、高聳的華表,裝點了這座氣勢恢宏的皇城大門�?梢�,這些小品建筑在整個建筑群中雖然不是主要部分,但確實起著重要的作用。
④自然,所謂小品建筑,只是相對大建筑而言,二者之間并沒有明確的界限。例如,在重要建筑群中,作為標態的牌樓應屬小品。而一般建筑群的一些院門雖然形體并不大,也有一定的裝飾作用,但是,因為這類院門都附在院墻上,并非獨立存在,所以不屬于小品建筑。中國古代眾多的小品建筑都有著特殊的形態和特定的文化內涵,它們在我國古代建筑發展中也是相當有成就的。(有刪改)
①[日晷(guǐ)]古代一種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
4. 文章開頭從一種文體的名稱“小品”寫起,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②段的說明層次是:先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20個字),再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0個字),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5 個宇)
6. 閱讀下面介紹“寧壽宮”的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關知識,說出“寧壽宮”中哪一個建筑屬于“小品建筑”,為什么?(4分)
【鏈接材料】
北京紫禁城內的寧壽宮,是清代乾隆皇帝準備退位后當太上皇時居住和使用的。這是一組有相當規模的宮殿建筑群。這些建筑的布置很注意顯示皇家氣魄。主建筑寧壽宮建于單層石臺基之上,與皇極殿相接。寧壽宮建筑群的入口是面向南的皇極門,皇極門氣宇軒昂�;蕵O門的南面,立著一座很長的影壁,影壁上有九條用琉璃燒制的巨龍,這就是有名的“九龍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年北京中考語文試卷)(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第7—8題。(共6分)
①海洋面積占地球總面積的70.8%。浩瀚的大海蘊藏著各種豐富的資源,據專家測算,僅水產品一項,海洋每年就可向人類提供30億噸,能滿足300億人的蛋白質需要。合理開發利用海洋,已成為解決因人口增長而帶來的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出路。目前,世界上許多沿海國家都把海洋開發列入國家發展戰略,其中作為主導產業之一的海洋農業在海洋經濟發展中處于重中之重的地位。
②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海域開發利用的潛力很大。我國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陸海岸線,近�?砷_發利用的水面約有147萬平方公里。0—20米淺海面積約為15.7萬平方公里,20米等深線以內的淺海利用率僅為0.5%;沿海灘涂面積約為2.17萬平方公里,可用于發展水產養殖的灘涂面積約有0.67萬平方公里,而目前灘涂的利用率只有20%左右。此外,我國海洋資源豐富,據專家考證,我國海洋生物資源多達2萬余種,海洋生物凈生產能力約為28億噸。然而,目前沿海�。▍^)養殖規模較大的品種只有海帶、紫菜、貽貝、牡蠣、蟶、蛤、蚶、魚、對蝦等,海洋水產品的年產量也僅為1100萬噸。在發展我國海洋農業的實踐中,值得一提的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遼寧省由于實施建設海洋牧場新技術,僅兩年時間,優質水產品就累計新增產值8.4億元;山東長島縣改進養殖技術,在30—40米水深的海域養殖獲得成功。生物工程技術的使用更為提高海產品的產量開辟了新途徑,如用重組DNA技術使牡蠣、蛤、扇貝、貽貝和鮑魚的產量提高了25%。由此可見,我國海洋農業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