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閱讀課,老師節選了《從文自傳》里的一篇文章作為閱讀材料,回答19-23題。(18分)
我讀一本小書的同時又讀一本大書
沈從文
①我家中到那個新的學塾里去時,路上我可看到針鋪門前永遠必有一個老人戴了極大的眼鏡,低下頭來在那里磨針。又可看到一個傘鋪,大門敞開,做傘時十幾個學徒一起工作,盡人欣賞。又有皮靴店,大胖子皮匠,天熱時總腆出一個大而黑的肚皮,用夾板绱鞋。又有個剃頭鋪,任何時節總有人手托一個小小木盤,呆呆的在那里盡剃頭師傅刮臉。又可看到一家染坊,有強壯多力的苗人,踹在凹形石碾上面,站得高高的,手扶著墻上橫木,偏左偏右的搖蕩。又有三家苗人打豆腐的作坊,小腰白齒頭包花帕的苗婦人,時時刻刻口上都輕聲唱歌,一面引逗縛在身背后包單里的小苗人,一面用放光的紅銅勺舀取豆漿。又有鐵匠鋪,制鐵爐同風箱皆占據屋中,大門永遠敞開著,時間即或再早一些,也可以看到一個小孩子兩只手拉著風箱橫柄,把整個身子的分量前傾后倒,風箱于是就連續發出一種吼聲,火爐上便放出一股臭煙同紅光。待到把赤紅的熱鐵拉出擱放到鐵砧上時,這個小東西,趕忙舞動細柄鐵錘,把鐵錘從身背后揚起,在身面前落下,火花四濺的一下一下打著——日子一多,關于任何一件鐵器的制造秩序,我也不會弄錯了。我還得經過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轎的鋪子,有白面無常鬼,藍面閻羅王,魚龍轎子,金童玉女。每天且可以從他那里看出有多少人接親,有多少冥器,那些定做的作品又成就了多少,換了些什么式樣。并且還常常停頓下來,看他們貼金,敷粉,涂色,一站許久。
②我就歡喜看那些東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許多事情。
③我從不用心念書,但我從不在應當背誦時節無法對付。許多書總是臨時來讀十遍八遍,背誦時節卻居然瑯瑯上口,一字不遺,也似乎就由于這份小小聰明,學校把我同一般同學一樣待遇,更使我輕視學校。家中不了解我為什么不想上進,不好好地利用自己聰明用功,我不了解家中為什么只要我讀書,不讓我玩。我自己總以為讀書太容易了點,把認得的字記記那不算什么稀奇。最稀奇處,應當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習慣下所做的一切事情。為什么騾子推磨時得把眼睛遮上?為什么刀得燒紅時在鹽水里一淬方能堅硬?為什么雕佛像的會把木頭雕成人形,所貼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做成?為什么小銅匠會在一塊銅板上鉆那么一個圓眼,刻花時刻得整整齊齊?這些古怪事情實在太多了。
④我生活中充滿了疑問,都得我自己去找尋解答。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時便有點發愁。就為的是白日里太野,各處去看,各處去聽,還各處去嗅聞,死蛇的氣味,腐草的氣味,屠戶身上的氣味,燒碗處土窯被雨以后放出的氣味,要我說來雖當時無法用言語去形容,要我辨別卻十分容易。蝙蝠的聲音,一只黃牛當屠戶把刀進它喉中時嘆息的聲音,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黃喉蛇的鳴聲,黑暗中魚在水面撥刺的微聲,全因到耳邊時分量不同,我也記得那么清清楚楚。因此回到家里時,夜間我便做出無數稀奇古怪的夢。經常是夢向天上飛去,一直到金光閃爍中,終于大叫而醒。這些夢直到將近二十年后的如今,還常常使我在半夜里無法安眠,既把我帶回到那個過去的空虛里去,也把我帶往空幻的宇宙里去。
⑤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夠寬廣了,但我似乎就還得一個更寬廣的世界。
(節選自《從文自傳》岳麓書社2010年版有刪改)
21.簡要分析第①段畫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4分)
22.文章第②段“我就歡喜看那些東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許多事情”中的“許多事情”指哪些事情?請簡要概括。(3分)
23.如何理解文章標題中的“小書”和“大書”?作者更愛讀哪本書?為什么?(4分)
24.沈從文善于描寫平凡的人物,寫出不平凡的美。你從文中讀出了平凡人物哪些“不平凡的美”?(3分)
25.第④段畫線的句子與我們的作文主張“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或體驗寫作”是一致的,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理解。(4分)
【參考答案】
21.①借助動作(細節)描寫,用“拉”“揚起”“前傾后倒”等動詞呈現打鐵過程,表現出看打鐵的生活情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②運用比擬(擬人)的修辭手法,用“吼聲”比擬“風箱”發出的強大聲音,呈現“我”著迷的情形。③以兒童口吻(語氣)來描述,表……點此查看完整答案【答案頁第六份】(No.21-25),……
25.畫線句子寫作者去聽、去看、去嗅聞,也就是在觀察、體驗、思考并描寫生活,只有親身體驗并感悟,寫出的文字才最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啟示我們:①要像沈從文那樣,去嘗試閱讀生活與自然這本大書,去觀察、體驗生活。②要像沈從文那樣,既要去探索,更要自己去思考、尋找解答。③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不斷探索更廣闊的世界,豐厚人生閱歷,積累創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