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懊惱得想要哭泣。此時,嫂嫂救了我,她微笑著靜靜地說:“但是,你的眼睛里除了有幾百倍、幾千倍的美麗風景,同時也有幾百倍、幾千倍骯臟的東西��!”
“對��!對��!比起優點,缺點也很多呢!所以眼睛才會變得那么昏黃污濁,嘿嘿。”
“胡說八道。”哥哥把臉一板,又鉆回隔壁六榻榻米大小的房間去。
【注釋】太宰治,日本作家(1909-1948),本文選自他二戰時期創作的短篇集《女生徒》,有刪節。
(1)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 ( )( )
A.小說開頭交代“我”的兩片魷魚干的來歷,即叔母給的禮物,換個角度理解,這也是“我”幫侄女小鶴制作褲裙的勞動所得。
B.文中的“偷偷拿給嫂嫂吃”一句說明“我”是背著哥哥做的,這表明在家里“我”和嫂嫂的關系親密,而和哥哥的關系疏遠。
C.哥哥在家里不幫忙做家務不說,連男人粗重的工作也不做,如背包去買菜,這說明他是個好吃懶做的、只知道埋頭寫小說的作家。
D.生活在東京的“我們”趕上了物質匱乏的年代,在那個年代,要想擺脫困境的方式就是托鄉下捎來食物,可是這種方式在我們家是行不通的。
E.作品描寫的是小人物的生活,卻能以小見大,展現時代的特點;“人的眼睛可以儲存風景”,雖只是奇特的想象,卻為小說增添了不平凡的藝術效果。
(2)小說中多次對雪進行了描寫,作者這樣安排有何意圖?請簡要分析。
(3)作者在塑造“我”這一形象時,運用了哪些手法?請簡要分析。
(4)“我”和哥哥,誰是小說的主人公?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1)AE
(2)①交代環境,營造氛圍。文章一開篇就寫“那天一早就下起了雪”,點明了了故事發生了背景,營造了凄美的氛圍,一下子就抓住了讀者的心。后文寫雪花的美麗,給文章營造了童話般的意境。②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因雪中匆忙趕路,“我”不小心把魷魚干弄丟了;為了彌補過失,“我”把美麗的雪景儲存到眼睛里。③暗示人物的心理變化:由自責、后悔,到輕松、充滿希望。(注意要適當分析)
(3)①正面描寫。心理描寫:通過對“我”弄丟魷魚干后的心理的細致刻畫,展現了“我”性格中體貼入微的一面。(2分)語言及動作描寫:通過“我”興高采烈地用眼睛采集美麗雪景帶給嫂嫂的動作和話語,展現了“我”純凈的童心。②側面描寫。通過嫂子和哥哥二人對“我”所做的這件事的反應,展現了“我”性格中天真、單純的一面。
(4)示例一:小說主人公是“我”。
①從情節來看,“我”是貫穿小說全文的線索式人物,全文圍繞我弄丟嫂嫂魷魚干及用眼睛儲存雪景展開。
②從主題來看:在當下社會中,塑造這一形象是為了對美好、純凈生活的禮贊。
③從人物塑造來看:“我”著墨最多,在塑造這一人物時,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尤其是心理描寫,即將“我”弄丟魷魚干后的懊悔心理及如何從這種心理陰影中走出來,刻畫得十分細膩、感人,嫂子及哥哥都是對“我”的側面烘托。
示例二:小說的主人公是哥哥。
①從情節來看:小說的“我”用眼睛存儲美麗的雪景是哥哥告訴“我”的;“我”是小說中的明線,看似主導情節的發展,實則不然,哥哥才是主導情節走向的關鍵,他在或正面或反面地影響著“我”的行為與判斷,推動著情節的發展,是小說的暗線;在情節發展中,明暗雙線產生碰撞,小說的高潮也就隨之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