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文章5.6.7段中有三個用黑體字和序號標出的“文明”,它們的含義是否相同?請加以解釋。
9.第9段“書院之所以建了又毀,毀了卻總能再建,是因為和政治霸權一直有一股不滅的抗爭力量。”“不滅的抗爭力量”具體指的是什么?請概括說明。
10.文章寫的是岳麓書院,卻以“山間小路”為題,你認為妥當嗎?為什么?開篇又以海登堡和岳麓山兩處的山間小路相比較,這有何作用?
參考答案:
8.A.c兩處“文明”含義相同,指思想文化;b處“文明”指思想文化以及擁有思想文化的人。(能寫出含義是否相同給1分,能指出“文明”具體含義給3分)
9.①發達的思想②不畏強權、一身正氣、具有文明精神的人(答出大意即給分)
10.①妥當。從內容看,由“山間小路”引出岳麓書院比直接切入書院多一些“曲徑通幽”的美感;從結構看,與開頭和結尾有關小路的敘寫相呼應,使內容豐厚、深邃。②兩處小路的比較,說明岳麓書院的路和著名的“哲學家小徑”一樣培養了一批批文明人,襯托了岳麓書院的價值,也使文章主旨具有世界性,深化了主題。(5分)(答出“妥當”給1分,結構、內容上各1份,作用給2分。)
【解析】
8.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考生語句的豐富含意的能力。題干問的是“文章5.6.7段中有三個用黑體字和序號標出的‘文明’,它們的含義是否相同?請加以解釋。”。這類題目首先鎖定答題區域,在第5.6.7段,找出“文明”上下文的內容,然后分析總結。答案要包括兩部分:是否相同和解釋。“那必定是一個認識a文明、尊重文明的社會,800年前的中國。”“如果這是一個認識文明的社會,它又怎么會如此橫暴地玩弄b文明于股掌之中?”“可是我知道,這屋瓦回廊并不是都這么平靜的,作為c文明的象征,書齋和人一樣有時輝煌,有時覆滅。”由原句可以推斷出:A.c兩處“文明”含義相同,指思想文化;b處“文明”指思想文化以及擁有思想文化的人。
考點: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9.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考生語句的豐富含意的能力。題干問的是“第9段‘書院之所以建了又毀,毀了卻總能再建,是因為和政治霸權一直有一股不滅的抗爭力量。’‘不滅的抗爭力量’具體指的是什么?請概括說明。”。這類題目首先鎖定答題區域,在第9段,找出“不滅的抗爭力量”上下文的內容,然后分析總結。 “劉珙對抗的都是政治霸權對文明的壓迫”“它一定是一個思想發達、海闊天空的社會吧”由原句可以推斷出:“不滅的抗爭力量”指發達的思想和不畏強權、一身正氣、具有文明精神的人
考點: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10.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文章寫的是岳麓書院,卻以‘山間小路’為題,你認為妥當嗎?為什么?開篇又以海登堡和岳麓山兩處的山間小路相比較,這有何作用?”,這是考查文章的標題、結構。作用題答題從兩個方面入手:內容和結構。小說的開頭和結尾都是對小路的描寫,在結構上與標題相照應。從內容看,由“山間小路”引出岳麓書院比直接切入書院多一些“曲徑通幽”的美感。第二問,比較的作用。也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來來答題。兩處小路的比較,說明岳麓書院的路和著名的“哲學家小徑”一樣培養了一批批文明人,襯托了岳麓書院的價值,也使文章主旨具有世界性,深化了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