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群《“緣起一面”》高一傳記閱讀題及答案
楊絳,祖籍江蘇無錫,
1932年初,東吳大學因學潮停課,開學無期。楊絳在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畢業在即,不能坐等,就想到燕京大學借讀,借讀手續由她的同學孫令銜請費孝通幫忙辦理。2月下旬,楊絳等5人北上。路上走了3天,到北平已是
楊絳初見錢鐘書,只見他身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渾身儒雅氣質,“蔚然而深秀”。而楊絳更有一番神韻。她個頭不高,但面容白皙清秀,身材窈窕,性格溫婉和藹,人又聰明大方。匆匆一見,甚至沒說一句話,彼此竟相互難忘。
然而,孫令銜莫名其妙地告訴錢鐘書,說楊季康(楊絳原名)有男朋友,又跟楊絳說,他表兄已訂婚。錢鐘書寫信給楊絳,約她相會。見面后,錢鐘書開口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楊絳說:“我也沒有男朋友。”從此他們開始了書信往來。
一天,費孝通來清華大學找楊絳“吵架”。費孝通認為他更有資格做楊絳的男朋友,因為他們已做了多年的朋友。費孝通此前曾問楊絳:“我們做個朋友可以嗎?”楊絳說:“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過渡;換句話說,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這回,楊絳的態度還是沒變:“若要照你現在的說法,我們不妨絕交。”費孝通很失望也很無奈,只得接受現實,跟楊絳做普通朋友。
1979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代表團訪問美國,錢鐘書和費孝通作為代表團成員,不僅一路同行,旅館住宿也被安排在同一套間,兩人關系處得不錯。錢鐘書想想好笑,淘氣地借《圍城》里趙辛楣曾對方鴻漸說的話,跟費孝通開玩笑:“我們是‘同情人’(指愛上同一個人)。”
1966年“文革”爆發,楊絳在外國文學研究所作為“反動學術權威”被“揪出來”。從此開始了受污辱、受踐踏、挨批、挨斗的日子。造反派給她剃了“陰陽頭”,派她在宿舍院內掃院子,在外文所內打掃廁所,住“牛棚”。余下的時間作檢討、寫認罪書等等。3天后,錢鐘書也被打成“牛鬼蛇神”。
1969年11月,錢鐘書被下放到信陽地區羅山縣。次年7月,楊絳也被下放到那里,被分配在菜園干活。菜園距離錢鐘書的宿舍不過10多分鐘的路。當時,錢鐘書負責看守工具,楊絳的班長常派她去借工具,于是,“同伴都笑嘻嘻地看我興沖沖走去走回,借了又還”。后來,錢鐘書改任專職通訊員,每次收取報紙信件都要經過這片菜園,夫婦倆經�?梢栽诓藞@相會。“這樣,我們老夫婦就經�?稍诓藞@相會,遠勝于舊小說、戲劇里后花園私相約會的情人了。”
“文革”結束后,楊絳和錢鐘書獲得了自由,終于又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中。浪費了整整10年的光陰,他們決定整天閉門自守,什么地方也不去,沉溺于自己的學問事業。即便動蕩年月,楊絳也沒有放棄學術研究,通曉英、法兩國語言的楊絳,近60歲時,從零開始學習西班牙語,并翻譯了《堂吉訶德》。1978年楊絳翻譯的《堂吉訶德》中譯本出版時,正好西班牙國王訪問中國,鄧小平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了西班牙國王。她的譯本至今都被公認為佳作,已累計發行近百萬冊,是該書譯本當中發行數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