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石山
福州市郊壽山鄉生產的壽山石,久已聲名遠播。據宋代梁克家《三山志》記述,宋時農民便已開采壽山石。壽山石應用于雕刻藝術更是源遠流長。1954年以后陸續在福州出土的一些南朝人的古墓,陪葬物中便發現有壽山石豬造型。
奇怪的是,壽山石雕在歷史上長期不見經傳,是否它在古時只被視作一種雕蟲小技呢?不過,據方宗娃《壽山石志》引述施鴻寶《閩雜記》說:"明末時有擔谷入城者,以黃石壓一邊,曹節愍公見而奇賞之,遂著于時。"可知壽山石中之最佳品黃石(即田黃),當時還未被珍視,壽山石雕看來更未引起人們普遍的注意。到了清代,有關壽山石的著述日多,可見壽山石真正名揚遐邇,還是近二百多年來的事。
有這么一個傳說:清乾隆皇帝曾夢"福壽田"三字,拆字者指為福建壽山之田黃,便派人搜尋,果得田黃寶石�;实奂捞鞎r便將它供在案上祭拜,田黃由此身價飛騰,高貴至極。石雕藝人的高手亦從此得以進入宮廷,專事雕藝,稱為御工。據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說,乾隆皇帝有一套"璽印",用的就是田黃名石,是當時御工的佳作。出土文物發現,康熙宗室墓中,也有以壽山石章作為陪葬的。
田黃是壽山石的極品,因色帶黃而得名。它嬌小玲瓏,到采掘后期,最大的不過上斤,常單獨一塊藏于水田下的一二米深處,很難找到。采掘者事前往往下定"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決心,有時把田土全部翻轉也一無所獲,難怪古有"黃金易得,田黃難求"之說。
壽山石雕十分講究按材施藝。藝人一石在手,得先揣摩其形色,擬定其作品的內容,然后下刀,行家稱之為"相石"。試看有些石雕作品,往往獨一無二,原來就是藝人不愿過多切削原材,只憑巧思,相形度勢在不同形色的石科上,雕出不同狀態的景物。就是一些同樣的作品,也可見其在色彩、紋理上的揚長避短,化弊為利,從而取得其大同中見小異之妙。最近福州石雕廠在廣州文化公園舉辦的壽山石展覽,人們便可見到石雕藝人用高超技法刻出的人物、花果、動物、印章等各種類型的石雕作品,端的千姿百態,洋洋大觀。
1.給下面詞語中的加點字注音。(1分)
不見經傳( �。�
相形度( �。﹦�
2.解詞。(2分)
名揚遐邇:
雕蟲小技:
3.作者得出"可見壽山石真正名揚遐邇,還是近二百多年來的事"的結論的依據正確的一項是( �。�2分)
①據宋代梁克家《三山志》記述,宋時農民便已開采壽山石。
②1954年以后陸續在福州出土的一些南朝人的古墓,陪葬物中便發現有壽山石豬造型。
③清乾隆皇帝曾夢"福壽田"三字,便派人搜尋,果得田黃寶石。
④《閩雜記》有關明末時有擔谷入城者,以黃石壓擔的記述。
⑤到了清代,有關壽山石的著述日多。
⑥據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說,乾隆皇帝有一套"璽印",用的就是田黃名石。
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⑤⑥
4.文章寫了一段美妙的傳說,這對于介紹壽山石有什么作用?(2分)
5.文章是怎樣說明壽山石雕十分講究按材施藝的特點的,請列點說明。(2分)
參考答案:
本文已經收錄為新課標八年級上冊期末試卷,請返回試卷頁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