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園林”說明性群文閱讀附答案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10分)
材料一: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蛘呤侵貛n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敞,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里養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節選自《蘇州園林》)
材料二:清代文學家沈復在《浮生六記》中批評蘇州園林說:“吾蘇虎丘之勝,余取后山之千頃云一處,次則劍池而已。余皆半藉人工,且為脂粉所污,已失山林本相。……其在城中最著名之獅子林,雖石質玲瓏,中多古木,然以大勢觀之,竟同亂堆煤渣,積以苔蘚,穿以蟻穴,全無山林氣勢,以余管窺所及,不知其妙。”過分的人工化與脂粉氣,正是蘇州園林的缺失所在。
山石為中國園林之骨架,最忌以石亂砌。在《園冶》的自序中,計成就提到不了解世人何以不做些真山,而要用石堆積,令人發笑。然而在現存的蘇州園林中,“獅子林”式的假山處處皆是,似乎有意讓人感到假山之假,體會到取得石塊的困難與花費,而無意創造一真山之幻境。參觀者除了感到園主的財富與人工之堆積外,心靈世界的高超境界顯然被忽視了。
(摘編自漢寶德《物象與心境:中國的園林》)
材料三:根據文獻研究的初步結論,洛陽時代(注:南北朝到北宋)園林其園景為碎錦式組合。亦即一園之內,各具特色的景觀多處,加以適當之拼湊,游園者乃穿過這些景觀,逐個欣賞,各景之間沒有明顯的關系。水池成為諸景之一,與花圃之景、古木之景、蒼林之景、竹叢之景是相并列的。因此早期的園林,因規模較大,并沒有一個藝術上統一的手段。
在園子中做一個大水池,把各個景色統一起來,水池成為園林之重心,可以說是江南時代(注:南宋到明末)園林最重要的貢獻。在明代的文獻中,對園林的描寫,開始明顯地看出園之空間組合,為自入園處之小景,輾轉進入豁然開朗的池面之大景。然后池之四周,以不同之岸邊關系,與園景相結合,或有支水深入腹地,創造不同之景觀。
(摘編自漢寶德《物象與心境:中國的園林》)
1. 上述三則材料,依次介紹了“江南時代”園林的三個特點(3分):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③ _________。
2. 從材料三可以看出,洛陽時代、江南時代的園林有什么不同?(4分)
3. 對三則材料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材料一為總分結構,先總說假山和池沼,接著分說假山,再介紹池沼,脈絡清晰。
B.材料二以“獅子林”為例,說明蘇州園林假山處處皆是,忽視了心靈世界的高超境界。
C.材料三以時間為順序,介紹“洛陽時代”至“江南時代”的“水池”在園林中的特征及地位。
D.材料二中沈復和計成對假山的一些批評,可以用來印證材料一中關于蘇州園林假山的評價。
【參考答案】
1. ①蘇州園林講究自然之趣 ②過分的人工化與脂粉氣 ③早期的園林,因規模較大,并沒有一個藝術上統一……點此查看完整答案(答案頁第二頁第六則No.16)……相結合,創造不同之景觀。
3.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