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鏡鑒千秋
①鏡子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照面飾容的用具。從最初的以水當鏡到打制石器時代的石鏡,再到四千多年前齊家文化第一面銅鏡的誕生,鏡子承載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寄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②中國有著悠久的用鏡歷史�!墩f文》有載:“監可取水于明月,因見其可以照行,故用以為鏡。”上古的鏡就是大盆的意思,被稱為“監”。商代初期出現金屬銅,于是開始鑄造銅鑒,此時的“監”字才有了“金”字旁,作“鑒”。“監”“鑒”的本意都是鏡子。
③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常常以鏡鑒引喻一些人和事�!肚f子》中說:“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意為有修養之人應當像一面鏡子,來者即照、去者不留,應合事物本身而不去刻意掩藏,就能始終保持心境平和。成語“前車之鑒”“前車可鑒”,則意為前面車子翻倒,可以作為后面車子的鑒戒,鑒為鏡子,引申為教訓,此成語源于《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后未知更,何覺時?”
④當鏡的功能與鑒的哲思相互碰撞融合,這件實用器物便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人文內涵,從此成為悠遠精深中華文化中璀璨的人文意象。
⑤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銅鏡的國家之一。商周銅鏡大多為圓形,鏡面微凸,鏡身較薄,鏡鈕有弓形、半環形、長方形多種,可分為素鏡、重環鏡、鳥獸紋鏡三類。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古代銅鏡發展史中是一個成熟和大發展的時期,無論是鑄造工藝,還是鑄造數量,都大大超過了以前,是中國古代銅鏡由稚樸走向成熟的過渡階段,也是銅鏡鑄造中心由北開始向南遷移的重要時期,當時楚國為戰國時期最重要的銅鏡產地。到了漢代,漢鏡出土數量最多,在制作形式和藝術表現手法上相較戰國時期有了很大發展。
⑥銅鏡的流行在唐代達到鼎盛,唐人“詠鏡”之風盛行�;趾隁庀蟮拇筇�,社會各個階層均對鏡偏愛有加,文人雅士更將其融入于情思之采、爐煉于藝術創造,形成一種“超以象外、得其環中”的藝術境界。從一些詩詞文賦中可以看出,此時期不少文人目光集于“鏡”這一物象,它的映襯、比擬、寄寓,都蘊含著讀書人普遍的生存狀貌。“寫月無芳桂,照日有花菱。不持光謝水,翻將影學冰。”“詠鏡”便成為他們心照不宣的默契。
⑦隨著鏡文化在唐代空前發展,加之制鏡工藝改良進步,加入大量錫的銅鏡更加明亮,其造型也更顯華麗。唐鏡在造型上突破了傳統圓形的特征,不僅出現了各種樣式的花式鏡,更有人開始制造有把柄的手鏡,除了日常功能外,更增添了把玩觀賞的雅趣。唐代鏡最大特點之一是藝術樣式的多樣化,銅鏡藝術也呈現出濃郁的“盛唐氣象”。有代表性的鏡子圖案大致可分為四種:一是寶相花圖案鏡,包括寫生圖案、佛教寶相圖案等;二是珍禽奇獸花草圖案鏡;三是串枝葡萄鳥獸蝴蝶鏡;四是故事傳說鏡,包括人物、社會生活、神話傳說等。
⑧時至今日,隨著時代發展,玻璃鏡早已取代了銅鏡,但方寸銅鏡凝聚著的濃郁文化氣息卻將變換著形式繼續長遠流傳。古時,藩邦之間、百姓之間互相贈送銅鏡的禮俗依然延續至今,比如,鏡子常用作愛情婚姻的信物,寓圓滿、團圓、吉祥之意,象征婚姻美滿。再如,歷史這面鏡子永遠無法取代,“銅鏡正衣冠”寓意影響深遠,作為自醒自警的方式早已融入華夏兒女的血脈。
1. 請簡要概括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3分)
2. 下列選項中,對文章內容理解和寫法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全文看,鏡子經歷了“水鏡”“石頭鏡”“銅鏡”和“玻璃鏡”四個階段。
B.根據第③段內容,第④段加點詞語“鑒的哲思”指的是“吸取教訓”。
C.中國早在四千多年前的齊家文化時就有了銅鏡,是最早使用銅鏡的國家之一。
D.第⑦段劃線句使用了分類別和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說明唐鏡造型華麗、樣式多樣。
3. 唐人“詠鏡”之風盛行,請探究原因。(至少寫三點)
【參考答案】
1. 文章主要介紹了鏡子的發展歷史及其人文內涵。
……點此查看完整答案(答案頁第二頁第八則No.18)……還可以點此下載Doc完整格式文檔及答案(下載頁No.18)……則將其融入藝術創作中。②唐代的文人雅士通常有較高的修養和藝術素養,他們注重視覺和文化的體驗,通過詠鏡表達個人的情感和思考。③唐代的鏡子制作工藝改良進步,銅鏡更加明亮,造型多樣化,藝術風格獨特。這也為文人提供了更多的創作靈感和表達方式,推動了詠鏡之風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