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中山鐵橋誕辰100周年
蘭州的橋
許鋒
一座城市,能夠有一座橋,一座有水的橋,該是多么有趣�! √m州的橋因黃河而建。黃河把這座西部城市攔腰截斷,人們不可能天天撐著羊皮筏子擺渡,當然,很久以前,這大約是很多老蘭州人每天的必修課。后來就有了鐵橋,后來鐵橋老了,有人說鐵橋是需要保護的,有文物價值,所以,現在的黃河鐵橋開始限制大車通行。以前不是沒想到這一點,而是原來橋少,放著鐵橋不走,總不能涉水而過。
黃河讓這座城市富有了靈性。她每天奔騰著從市區穿過,想看黃河的人,外地來旅游的人,總是跑到鐵橋,站在橋頭或者橋的中央,看河水的流淌、聽河水的咆哮,偶然會有水絲濺到臉上,像嬰兒小手的觸摸,舒服得很。尤其是酷夏,當人們穿著不能再少的衣服還喊熱的時候,到了黃河之上,便有陣陣涼意撲面而來,像是一架天然的空調。所以,要說夏天蘭州人都扎堆往黃河邊擠,那是一點不夸張。
要說歷史,黃河鐵橋真是夠滄桑的了。清光緒初年,左宗棠督師甘肅,擬修黃河鐵橋,因德商索價過高而未成。清光緒三十二年,由清廷代表彭英甲與德商泰來洋行經理喀佑斯簽訂了修建鐵橋合同。合同規定,鐵橋自完工之日起計算,保固期八十年(1908年至1988年),在保固期內,無論冬夏,倘因“起蛟”,河水暴漲,水勢過大,漫溢進城,將橋沖毀時,與泰來洋行無關,除此之外,若有損壞,泰來洋行一定賠修。如果不是我孤陋寡聞,水淹金城的事恐怕沒有發生過,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黃河鐵橋都是在超期服役,鐵橋老了,卻老得威風,老得越發叫蘭州人喜愛了。
當然,蘭州除了黃河鐵橋外還有很多的橋,蘭州握橋,與“臥”諧音,是一座伸臂木梁橋,坐落在城西二里阿干河上,傳說始建于唐朝。蘭州浮橋,遠在唐宋時期就屢經修建,明初又在蘭州城西數次修造浮橋,至清末鐵橋建成前一直使用。
有水就有橋,而有水的地方是不是也多泉?反正蘭州的泉不少,五泉山因泉得名,興隆山有太白泉,永登有龍泉,皋蘭有石洞寺泉,還有什么方家泉、萬眼泉,沒有仔細統計過,不知道數量的多少。
因為有橋,有水,蘭州人便多了許多的雅興,每年火辣辣的天,你要是到黃河兩岸走一走,看一看,保準會大吃一驚,喝茶的、聊天的、唱歌的,像是趕大集,人山人海。黃河渡輪也是通宵燈火輝煌,人們品著茶、喝著酒、喧著天,在黃河的圍裹和吹拂下,
真是不亦樂乎。
站在橋上的人看黃河,站在橋下的人聽水聲�;鹄钡南奶�,黃河流動的聲音是悅耳的,是清晰的,是嬌嫩的,這是自然的造化。
去過很多城市,也有很多的橋,但很多不是那種與自然結合的橋,是鋼筋混凝土搭建的橋,那樣的橋不是用來欣賞的,只是一種工具,不會讓人留戀。而蘭州的橋是值得人留戀的。蘭州的橋因為水而富有靈性和生動,像一篇抒情散文或者鋼琴曲,欣賞的過程就是朗誦或在彈奏。橋與水是一座城市的魂。
(本文原載于《人民日報》大地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