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原創作品,轉載請先聯系作者。
文/劉成杰
引言
在寫正文之前還是先引用溫家寶總理的一段詩前序作為引言吧。
2007年5月14日,我在同濟大學向師生們作了一個即席演講,其中講到: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我們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學們經常地仰望天空,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知識和技能,做一個關心世界和國家命運的人。
——溫家寶
(一)
我們整天都在忙碌,似乎忙碌就是我們存在的唯一可以解釋的理由。我們從小忙到大,從生忙到死。從剛一出生我們便忙著啼哭,然后就忙著在吃喝拉撒中一天天長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忙著撒嬌,忙著淘氣,忙著調皮,忙著游戲。直到上了學,我們便又忙著學習,忙著考試,忙著升學,忙著就業。之后我們便又忙著工作,忙著交際,忙著家長里短,忙著是是非非。再往后就要忙著結婚生子,忙著圍城內外,忙著贍養老人,忙著撫育后代。這時的你如日中天,忙得正起勁,孰不知就在你忙得忘乎所以的時候,衰老不知什么時候已經悄然而至,疾病像魔鬼附身般遲滯了你的手腳。于是你不得不忙著鍛煉身體,忙著尋醫問藥,忙著住院出院,忙著病發病好……直到有一天,你終于再也忙不動了,才無奈地到上帝那兒報到。
(二)
或許正是因為太忙,因此才沒有松下一口氣來想一想這個“忙”字之外的東西。其實忙碌本身也并沒有錯,從某個意義上講它是推動我們人類社會不斷前進的動力。但是太多的時候我們卻忙得很可憐,因為我們從來都不肯忙中偷閑來認真地審視一下自己的生活,來仔細地推敲一下自己的生存意義,來仰望一下星空,來理解一下我們的生命內涵。是的,我們現在都相當地實際,實際到人與人之間幾乎只剩下了鈔票的距離,誰還有閑情逸致仰望什么星空,探討什么生命的意義與內涵�?墒�,如果你偶爾,或許只是偶爾在一個星光璀璨的夜晚抬一下頭,仰望一下那深邃的星空,哪怕只是片刻,你的心靈一定會受到撞擊,你的思想一定會得到錘煉,你的靈魂一定會受到拷問,你的想法也一定會得到改變。不信的話,你可以試一試。
(三)
仰望星空,你的目光會插上想像的翅膀去遨游宇宙,去探索去追問那一個個千古的秘密——
仰望星空,你不能不問宇宙到底有多大,我們到底能不能找到宇宙的邊沿?是的,我們最終也只能這樣回答:宇宙是無窮大的,它是無限延伸的,我們人類所謂的“距離”對于它來說,根本就是一個沒有意義的概念,因為宇宙根本就不能被丈量,即使用我們已知的最大長度單位光年也不能夠。因為它的無限延伸,我們也就不知道我們在茫茫宇宙中的位置所在。是,我們是在太陽系,太陽系又在銀河系,可是銀河系又在哪里呢?我們現在僅僅知道除了我們的銀河系之外,我們已經探測到了上千億個像銀河系那樣的河外星系而已。宇宙空間沒有經緯網,我們所居住的這個星球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微塵……
宇宙是怎么來的?大爆炸?不對吧,因為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宇宙了,不然又是什么爆炸成的宇宙?自古就在?也不對吧,“自古”又究竟是什么時候?是的,我們無法得知,我們自以為無所不能的人類在這個問題面前卻顯得如此地渺小和無奈。
時間從什么開始?到什么時候結束?窮盡我們人類所有的智慧與想像力,我們也無法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能回答的僅僅是,時間,它沒有始,也沒有終。人類文明的痕跡充其量也就是千百萬年。千百萬年,對于我們每個人的生存時間確實太漫長,但是,相對于茫茫無際的宇宙時空來說,恐怕連一瞬間都算不上��!而在人類文明消失后的無限時空之中,我們的一切又將該怎樣呢?恐怕我們能夠知道的僅僅是,在人類文明存在之前或是消失之后,都是我們無法了解甚至是無法想象的無邊無際的黑暗和蒼茫而已。
仰望星空,你有時會看到一道流星劃過。你不要只是慨嘆它的眩目,你不妨把它看成是一個人的生命軌跡,或者是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軌跡也行。在茫茫的宇宙空間里,就這么“刷”的一下,就這么閃了一瞬,然后就沒有了,什么都沒有了�?蓢@,還是可悲?
……
(四)
上面寫到的這些可能很玄,但是客觀實際就是這樣,我們誰也沒有辦法。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珍惜現有的這一切,守護現有的這一切。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讓我們能夠沐浴陽光,呼吸空氣,欣賞風景,聆聽天籟。除了感恩,我們更要珍惜,珍惜我們的生命,珍惜我們的健康,珍惜我們的學習和工作機會,珍惜我們付出了的和收獲到的各種愛與感情……
結語
什么也不說了,最后還是用溫家寶總理的詩歌《仰望星空》作為結語吧。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寥廓而深邃;
那無窮的真理,讓我苦苦地求索、追隨。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莊嚴而圣潔;
那凜然的正義,讓我充滿熱愛、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自由而寧靜;
那博大的胸懷,讓我的心靈棲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壯麗而光輝;
那永恒的熾熱,讓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響起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