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人眼里,馬云是來自火星的異類,而馬云也很配合這個角色。馬云有一個絕活:單手倒立。他能夠一只手撐,倒立數分鐘而面不改色。他不僅自己練倒立,還要求全體干部員工練倒立。他說:“當你倒立時,世界會變得不一樣�!瘪R云有句口頭禪: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馬云兒時的偶像是小鹿純子。而純子最吸引他的就是遇到困難時就倒立,于是馬云認為這個倒立一定是一個化險為夷、轉危為安的“法寶”。所以馬云把倒立練得爐火純青,甚至學會單手倒立的絕技。后來他創立了公司,在面臨“非典”的困難時期,公司如何走出困境呢?一次,馬云看到一幅畫,上面畫了許多魚,但除了一條之外都往一個方向游,只有這條魚是往相反的方向走,這幅畫的題目叫《換個方向,你就是第一》。于是馬云悟到:淘寶網換一個方向,也許我就是最先到達終點線的人。于是他想到了通過練倒立,來讓大家學會倒立著看世界。
為此馬云自 2003 年以來做了一個特殊規定:每個進入淘寶網工作的人員,無論胖瘦、高矮,都必須在3 個月內學會靠墻倒立。男性需保持倒立姿勢30 秒才算過關, 對女性的要求稍低些,10 秒即可,否則只能卷鋪蓋走人。為什么要練習“倒立”呢?一是可以鍛煉身體,不用任何器械,訓練很方便;二是通過練習倒立,促使大家對任何一個問題都能夠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養成“換位思考”、“逆向思維”、“多位思考”的習慣,培養創新精神。自此,“倒立”成為阿里巴巴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元素。
此后馬云無時無刻在鼓勵這種“倒立”視角。2008 年8 月的一天,馬云突然找到秘書,神秘兮兮地說:“走,跟我去淘寶!我今天要臨時抽查,要所有高管都給我倒立,看看他們會不會�!痹谔詫殞iT的倒立室里,每一個高管輪流在馬云面前演示倒立。果然,有幾個高管沒能完成。馬云甩下一句話:“限期整改,過段時間復查�!睅孜粵]有過關的高管人員,通過訓練很快就掌握了倒立的技巧。
倒立思維的結果,就是馬云始終走的是特立獨行之道,不斷打破常規,在與競爭對手過招時,從不按規則出牌。馬云有很多奇特的“倒立觀”,他信奉這樣的理念: 永遠不做大多數�!叭绻粋€方案有90%的人都說好的話,我一定要把他扔到垃圾桶里去。因為這么多人說好的方案必然有很多人在做了,機會肯定不屬于我們�!庇谑邱R云沒有投身熱門的門戶網站的紅海,而是看中了國外市場上運行失敗的B2B 模式;沒有擒賊先擒王,而是專攻中小企業;沒有虛張聲勢打造影響力,而是出其不意得玩起了“西湖論劍”,來的賓客里居然有美國總統克林頓;沒有在互聯網急速膨脹燒錢的年代跟風,而是把高盛公司1999 年的500 萬美元的風險投資用到了2005 年。逆向思維可以構成核心競爭力,這是馬云倒立后得到的邏輯,所以他總能把自己置于冷靜旁觀者的角色,游刃有余。伴隨 .阿里巴巴網站的成功,馬云也一直以“反其道而行”的商業思維成為具有反常規精神的企業家代表。
僅靠倒立顯然遠遠不夠,馬去還將倒立不斷延伸、擴展。學會站在客戶的角度來看問題,而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有時候,客戶是你的上司,有時候,客戶也是你的員工。
對于經理人而言,大部分人的思路是先站在個人立場上考慮問題,如果換一個思路,學會站在公司立場上考慮問題,反倒更容易讓自己脫穎而出。他用不同的視角看問題,逆反思維、反教條、出人意料,在嚴峻的經濟形勢下,這種思維的商業邏輯體現出了更大的商業價值。
馬云的倒立,用熊彼特的話說就是“創新”,用湯姆·彼得斯的話說就是“顛覆”,用安德里·格魯夫的話說就是“惟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用柳傳志的話說就是“重新寫一份菜譜”。結果倒立著的馬云和倒立著的阿里巴巴人,用一個完全不同的視野,神奇地走向了成功。
15、“在地球人眼里,馬云是來自火星的異類”,概括其作為“異類”的具體做法。(6 分)
16、“當你倒立時,世界會變得不一樣�!标U明馬云的這句口頭禪所蘊含的邏輯思維及商業優勢。(6 分)
17、著重閱讀最后一段,用自己的話對“馬云的倒立”加以評價。并結合文本內容,闡述做此評價的理由。(8 分)
15.①單手倒立方面:練就單手倒立的絕技,并以此作為化險為夷、轉危為安的“法寶”;不僅自己練,還以此對員工進行特殊規定:3 個月內學會靠墻倒立,否則卷鋪蓋走人;臨時抽查淘寶網高管的倒立技術,對不合格者進行限期整改。②商業抉擇方面:否定有90%的人都認可的方案;投資時不鉆熱門,不跟風,不虛張聲勢等;多立場、多視角看問題、考慮問題�!�查看完整高中傳記類閱讀訓練答案100則(本題在頁答案第一頁) …這是一個思考致富的時代,智慧是我們成功的唯一保證。馬云的創業經歷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沒有做不到的事。成功屬于那些永不墨守成規的人,屬于那些敢于追求夢想的人,屬于那些想到就會付諸行動的人,屬于那些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的人�!鞍⒗锇桶汀笔邱R云創造出來的中國神話,它不僅是馬云的驕傲,也是所有中國人的驕傲。 (文中還有馬云的許多商業策略,如避開紅海,暢游藍海;避開大企業,專攻中小企業;主辦“西湖論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