鍚嶈憲闃呰 | 绐楄竟鐨勫皬璞嗚眴鍦ㄧ嚎闃呰 | 銆婂彶璁般€嬪湪绾块槄璇讳笌缈昏瘧 | 鑰佷汉涓庢捣鍦ㄧ嚎闃呰 | 涓€冩暎鏂囬槄璇婚闆嗕笅杞� | 涓€冭鏂囪瘯鍗蜂笅杞� |
銆婃湞鑺卞鎷俱€嬪湪绾块槄璇� | 娴峰簳涓や竾閲屽湪绾块槄璇� | 銆婇亾寰风粡銆嬪湪绾块槄璇� | 鏈辫嚜娓呮暎鏂囬泦 | 2024涓€冧富棰橀槄璇�41鍒� | 涓€冭鏂囧垎绫绘眹缂栦笅杞� |
香港大學畢業后,劉仙洲本來有條件到英國留學,河北省高等工業學校也以高薪聘任他為講師,但為了培養大批清寒有志青年出國深造,他毅然回到母校崇實中學,擔任留法勤工儉學高等工藝預備班的教員。李富春、李維漢都曾是這個留法預備班的學生。他遠見卓識地提出“工讀協作制”,即學校附設實習工廠或者工廠附設補習學校,學生在學校學理論,又在工廠求實踐,把學和工結合于一休,把學生和工人融合于一身,用最經濟的辦法造就出理論與實際兼優的工程人才。為了倡導“工讀協作制”,1920年他曾上書教育當局,提出《我國工業教育應酌采工讀協作制意見書》,但都被當局以“暫緩推行,,、“留備采擇”為名,不了了之。
1924年,年僅34歲的劉仙洲就擔任了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天津的工科大學北洋大學
校長。這所大學從創辦起就由外國教授講課。劉仙洲聘請茅以升等中國著名學者任教。他原
想將這所大學創辦成“東方麻省理工學院”,但當時國立大學均在北洋政府統轄之下,派系影響很深,辦學經費不足,難以實現意愿。1928年,他辭去北洋大學校長職務,受聘為東北大學教搜兼工學院機械工學系主任。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東北三省,劉仙洲不愿做亡國奴,隨即到唐山,受聘為磨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教授。1932年底,受聘為清華大學教授,參加了工學院和機械工程系的籌建工作,直至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強占北平為止。
早在本世紀初,劉仙洲就認為中國工科高等教育帶有濃厚的半殖民地色彩,在大學教學中都采用外國教材,長此下去,我國學術永無獨立之日。于是,他發奮編寫中文教材,教一門課,便寫成一本教材,由普通物理、畫法幾何、經驗計劃到機械學、機械原理、熱機學、熱工學等,編寫了15本中文教材,不愧為我國中文版機械工程教材的莫基者。他在編寫這些教材過程中,參考了大量國外有關書刊,并注意聯系中國實際,內容充實、條理清晰、深入淺出,深受師生的歡迎。
在教書育人工作中,劉仙洲素以勤奮、嚴格、誨人不倦著稱。他在授課期間,從不遲到早退,更不缺課課前總是作充分準備,講課語句簡練,條理清晰,論述透徹;在黑板上寫字和作圖極其工整,一絲不茍。從學者惑到容易接受,理解很深。他嚴于律己,又嚴格要求學生。他規定學生不得無故缺課,作業和考卷過時不收。有個學生計算飛輪半徑,把小數點錯移一位,1.2英尺竟成了12英尺,他嚴厲地指出“半徑12英尺的飛輪,那個廠房要多高?!一個工程師這樣馬虎將會造成多大的損失!”他在教學過程中一貫采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法。讓學生在聽課的同時,觀摩和接觸實物或模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學生拆裝有關機械,學會使用它們,從而加深理解原理及應用。他認為嚴謹正規、理論聯系實際是培養工程師基本素質的重要條件。他的研究認定,早在公元130年,東漢張衡的水力天文儀就已附有機械性計時器。1956年9月,他應邀到意大利出席第八屆世界科學史會議。劉仙洲在自己宣讀的論文《中國在計時器方面的發明》中指出,公元2世紀,中國在齒輪的實用上已有相當高的水平,可以推斷東漢張衡水力天文儀所附的計時器已經采用齒輪系作為傳動機構。但是,有的學者對此仍有疑�;貒院�,劉仙洲又根據有關文獻和考古新發現進行深入研究,將上述論文重新修訂發表,以更加令人信服的材料對這一論題進一步作了明確回答。他確定張衡是中國創造機械計時器的第一個人,比西方約早1000年。 (有刪改)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作者寫“李富春、李維漢都曾是這個留法預備班的學生”,是從側面寫傳主,表現了劉仙洲為培養人才作出的巨大貢獻。
B.劉仙洲是一個銳意革新的人,在擔任天津的工科大學北洋大學校長時,打破外國教授講課的慣例,大膽聘任中國學者任教。
C.作為一個教育家,劉仙洲嚴謹認真。在教學中,他主張實事求是,既反對民族自卑,又反對夜郎自大。
D.在第八屆世界科學史會議上,劉仙洲在宣讀的論文中確定,張衡是中國創造機械計時器的第一個人,比西方早1000年。
E.這篇傳記選材精當,點面結合。既有表現傳主人格魅力的“面”上的材料,也有栩栩如生表現傳主生動形象的“點”上的材料。
(2)在教書育人工作中,劉仙洲是怎樣潛移默化地影響他的學生的?請簡要分析。(6分)
(3)為什么說劉仙洲是我國中文版機械工程教材的奠基者?請簡要分析。(6分)
(4)閱讀第一、二自然段,有人認為劉仙洲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有人認為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你的看法呢?請結合全文分析。(8分)
答案:
(1)答B給3分,答A給2分,答E給1分,答C、D不給分。(A不嚴密,不是劉仙洲一個人的貢獻,C不是教育方面的內容,而是“在中國機械工程發明史的研究中”;D當時只是推斷,沒有“確定”,原文是“比西方約早1000年”;E有點上的材料,但不是“栩栩如生表現傳主生動形象”)(2)①勤奮、嚴格、誨人不倦�!�查看完整高中傳記類閱讀訓練答案100則(本題在頁答案第五頁) …(4)觀點一: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從材料中可以看出,他始終踏踏實實地做他想做的事。(2分) ①遠見卓識地提出“工讀協作制”,并且上書教育當局,提出《我國工業教育應酌采工讀協作制意見書》。②擔任北洋大學校長時,想將這所大學創辦成“東方麻省理工學院”。 ③辭去北洋大學校長職務后,受聘為東北大學教授兼工學院機械工學系主任�!熬拧ひ话恕笔伦兒�,不愿做亡國奴,隨即到唐山,受聘為唐山交通大學教授。 ④1932年底,受聘為清華大學教授,參加了工學院和機械工程系的籌建工作。(每點2分,答出其中3點即可給6分) 觀點二: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在那種社會環境下,他不可能實現他的理想。(2分)①為了倡導“工讀協作制”,上書教育當局,提出《我國工業教育應酌采工讀協作制意見書》,但都被當局“暫緩推行”“留備采擇”為名,不了了之。②擔任北洋大學校長時,想將這所大學創辦成“東方麻省理工學院”,但當時國立大學均在北洋政府統轄之下,派系影響很深,辦學經費不足,難以實現意愿。③受聘為東北大學教授兼工學院機械工學系主任,卻因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東北三省,不愿做亡國奴而辭職。④受聘為清華大學教授,參加工學院和機械工程系的籌建工作,卻因日本強占北平而止。(每點2分,答出其中3點即可給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