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林說:“記住了,先生。”
“你回去吧。不要老往這里跑,一心一意去做你的正事。”
梁林站起來,給先生深深地鞠了一躬,滿臉淚水地走了。
十天后,尚成魂歸道山。
半年后,經過重新修訂和配上新圖的《湘楚木構古建筑考訂》面世,梁林將他的考查和論證所得,不露痕跡地添加在各章各節,書的署名仍是“尚成”。梁林在《后記》中寫道:“先生于彌留之際,召弟子于病榻前,細說舊著中應當修訂之處,目光炯炯,論說鑿鑿,我詳細記之。一代學人之風范,令人感銘不已。”
申報博導的材料一直沒有呈報上去,梁林毫無悔意……
(1)下列對本文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 )( )
A.小說開篇寫“五十歲的梁林,再一次站在古建筑學家尚成先生的病榻前”,從中可以看出這篇小說采用了倒敘的敘述順序,寫發生在一對師徒之間的故事。
B.梁林“放下手中為申報博導正在撰寫的論文”,并能高興地答應了為導師舊著補充一些圖表,其原因是這書讓許多人引頸期盼,其學術價值自不待言。
C.梁林說“先生20年前所下的結論,現在看來是經得起推敲的”,表明梁林很虛偽,后文中“梁林的臉猛地紅了,火辣辣的”也證明了這一點。
D.小說以先生和弟子的對話為文章主體,語言平實,補充了很多梁林考察研究過程中的情節,也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E.小說以“弟子”為題,謳歌了我們民族古老而偉大的薪火相傳的精神,贊美了薪火相傳的過程中聳立著的風骨、標舉著的氣節和挺拔的人格。
(2)小說在刻畫梁林這個形象時,突出了他的哪些品質?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
(3)小說最后一段的具體作用有哪些?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
(4)小說中的先生尚成在為人和做學問上令人敬佩和感動,結合文本說說塑造這一形象的意義。
參考答案:
(1)D E(E項3分,D項2分,B項1分)。
(2)①重視師生情誼(尊師重道)。古建筑系的領導安排他為舊著補充平面圖和剖面圖,他放下手中論文,高興答應。②摯愛學術,能刻苦鉆研。三個月,風餐露宿,日以繼夜。③善解人意。因為先生在病中,他不想說出自己做的詳細的考證筆記。④淡薄名利。梁林將他的考察和論證所得,不露痕跡地添加在各章各節,書的署名仍是老師。(每點2分,答出其中三點即可。)
(3)①結構上:與開頭相照應,呼應申請博導一事,使文章結構完整。②內容上:“梁林毫無悔意”這一點體現出了梁林淡薄名利的形象特征,深化了主題。③效果上:結尾耐人尋味,留下想象空間,引人深思,增強感染力。(每點2分。)
(4)為人:①作為老師的尚成,反對梁林為自己的舊著去考察,怕耽誤他撰寫論文;②他還告誡梁林不要把這次的考察成果寫進舊著,而要梁林另出專著,來年好申報博導。做學問:③他面對舊著,當著學生的面,坦陳不足,正告不必為尊者諱。意義:①作者贊美了這種溫馨醇厚、重情重義、認真負責的師道情懷;②也贊美了就像小說中的尚成先生一樣的一批批純粹而堅貞的學人:他們為人真誠,對弟子慈愛;他們做學問時認真鉆研,實事求是。他們自覺而忠實地肩負起文化傳承的歷史使命。(為人和做學問每點各2分,意義兩個層次,每層次2分。)
【解析】
(1)試題分析:A項敘述順序應為插敘。C項理解偏差。B項原因解釋片面。
【考點定位】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名師點睛】文學類文本閱讀5選2的題目,主要集中對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結構、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內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兩種,一種是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另一種是對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賞析,分析文意要對讀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態表述不當,賞析一般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當,此題的選項A項敘述順序應為插敘。C項理解偏差。B項原因解釋片面。因為是文學作品的閱讀,不同的人可能會讀出不同的的內容,因此在命制選擇題時往往錯誤的選項命制都是明顯的不會引起爭議的錯誤,即所謂的“硬傷”,在答題時注意尋找這些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