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面上的鄉愁,似乎還停留在余光中的詩里,定格在淺淺的一灣海峽就能將人長遠分開、必須靠一枚小小郵票才能聯絡的年代。而今,越來越多的人居住于城市而不是鄉村,越來越多的鄉村正在脫離它的傳統風貌與精神,越來越便捷快速的交通與通訊方式允許我們“天涯共此時”,而我們心底的鄉愁卻漸行漸遠!在向著現代化、國際化高速奔跑的同時,我們已快要將“鄉愁”給弄丟了:美麗鄉村的水污了、地荒了、人空了,新建的村舍成了城里樓房的簡陋版,教人難生留戀;中心鎮與縣城仿白宮、造凱旋門,個個都配有一個不倫不類雕塑的中心廣場和氣派的政府高門樓,“千城一面”少有個性;一線大城更是仿英超美,只顧刷新高度,惟恐不夠“先進”和奢華,而視傳統街區為發展包袱,砍了百年大樹也毫不心疼……有多少游子海外歸來,感慨找不到那個牽動著自己情感記憶的城市或鄉村了。即便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也一樣發現,周遭的世界已變得如此陌異。
近日,在中共中央出臺的“推進城鎮化建設”正式規劃文件里,要求城市建設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是的,我們不可能阻擋住現代中國的急速發展中的面貌之變,但我們至少可以在人為決策的層面上,減少一點好大喜功與人云亦云式的愚魯盲動,多一點對民族文化傳統與自然生態的自信和尊重,不將一代人的GDP成績單建立在拆真建偽的無效重復建設上。
24.概括說明我們“已快要將‘鄉愁’給弄丟了”的原因。(5分)
25.如何理解“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句話?(4分)
26.結合材料,說說未來我們應該如何“推進城鎮化建設”。(6分)
參考答案:
24.(5分)①越來越多的人居于城市;②越來越多的鄉村脫離傳統風貌;③便捷快速的交通與通訊縮短了距離;④城市、鄉村無法牽動游子的情感記憶。⑤周遭世界,變得陌異。(每點1分)…點此查看本文完整答案(答案頁第10頁)…26.(6分)①治理鄉村污染,建設美麗鄉村;②精心規劃設計,建設個性城鎮;③重視傳統街區發展,建設都市人文環境;④注重高層決策,減少愚魯盲動;⑤尊重自然生態,弘揚民族文化傳統;⑥杜絕拆真建偽,注重長遠發展。(每點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