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边@句詩出自《詩經》,其中的“蘋”指的是蒿類植物。這就是科學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來�;蛟S是巧合,或許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在《詩經》產生近3000年后,這位叫“呦呦”的女科學家和她的研究團隊,也正是從青蒿中發現了專門治療瘧疾的藥物“青蒿素”,這種藥在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作為一名生藥學專業學生,屠呦呦考入北大醫學院時就和植物等天然藥物的研發應用結下不解之緣,她1955年進入中醫研究院(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時,正值中醫研究院初創期,條件艱苦,設備奇缺,實驗室連基本通風設施都沒有,經常和各種化學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體很快受到損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實驗室內“搖瓶子”外,她還常�!耙活^汗兩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樣本,先后解決了中藥半邊蓮及銀柴胡的品種混亂問題,為防治血吸蟲病做出貢獻。
1967年5月23日 ,我國緊急啟動“瘧疾防治藥物研究工作協作”項目,代號為“523”,屠呦呦被任命為“523”項目中醫研究院科研組長。項目背后是殘酷的現實:由于惡性瘧原蟲對氯喹為代表的老一代抗瘧藥產生抗藥性,如何發明新藥成為世界性的棘手問題。要在設施簡陋和信息渠道不暢條件下,短時間內對幾千種中草藥進行篩選,其難度無異于大海撈針。但這些看似難以逾越的阻礙反而激發了她的斗志,通過翻閱歷代本草醫籍,四處走訪老中醫,甚至連群眾來信都沒放過,屠呦呦終于在2000多種方藥中整理出一張含有640多種草藥、包括青蒿在內的《抗瘧單驗方集》�?稍谧畛醯膭游飳嶒炛�,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尋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屠呦呦再一次轉向古老中國智慧,在查閱了大量文獻后,屠呦呦在公元340年間東晉葛洪的《肘后備急方》中發現了對青蒿治療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睘楹喂湃藢⑶噍铩敖g取汁”,而不用傳統的水煎熬煮中藥之法呢?屠呦呦意識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溫提取破壞了青蒿中的活性成份,于是她改變原來的提取方法,1971年,屠呦呦課題組終于在第191次低沸點實驗中發現,以低沸點溶劑乙醚來提取有效成份,明顯提高了青蒿防治瘧疾效果,也大幅降低了其毒性。這種編號為191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療被P.berghei瘧原蟲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瘧原蟲感染的猴子時,有效率達到了100%。這一發現是青蒿中有效成份青蒿素發現過程中的一個重大突破。
青蒿素作用于人類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為了盡快確定這一點,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們勇敢地充當了首批志愿者,在他們自己身上進行實驗,在當時沒有關于藥物安全性和臨床效果評估程序的情況下,這是他們用中草藥治療瘧疾獲得信心的唯一辦法。在自己身上實驗獲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課題組深入到海南地區,進行實地考察。在21位感染了Plasmodium.vivax和P.falciparum這兩種瘧原蟲的患者身上試用之后,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的臨床效果出奇之好,與使用氯喹的病人對照組瘧疾病人相比較,使用青蒿素治療的病人很快退燒,血液中的瘧原蟲也很快消失。
屠呦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份,確定這種有效成份的化學結構。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一種熔點為156℃~157℃的活性成份,他們將這種無色的結晶體物質命名為青蒿素。
青蒿素的抗瘧疾效果極好,他們終于找到了一種抗瘧疾的有效藥物。屠呦呦說:“青蒿素能夠在瘧原蟲生命周期中任何一個階段將其殺滅�!蓖肋线涎芯啃〗M最初進行臨床測試的藥物形式是片劑,但結果并不太理想,后來改成一種新的形式——青蒿素提純物的膠囊,由此開辟了發明一種抗瘧疾新藥的道路。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雙氫青蒿素,以證實其羥(基)氫氧基族的化學結構,但當時她卻不知道自己合成出來的這種化學物質以后被證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還要強得多。
生物學家和醫學家、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約瑟夫·戈爾斯坦曾說,生物醫學的發展主要通過兩種不同的途徑,一是發現,二是發明創造,而屠呦呦作為一位植物化學家,特別是在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期間,卻有幸同時通過這兩種途徑發現了青蒿素及其抗瘧功效,開創了人類抗瘧之路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獲得被看作諾獎“風向標”、有“小諾貝爾獎”之稱的大獎——拉斯克臨床醫學獎,這是中國生物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世界級最高級大獎。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見的一種植物,郁郁蔥蔥地長在山野里,外表樸實無華,卻內蘊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說,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植物化學研究人員,但作為一個在中國醫藥學寶庫中有所發現,并為國際科學界所認可的中國科學家,她為獲獎感到自豪。
20.對屠呦呦身上體現出來的可貴的品質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科學精神
B.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人生態度
C.勤勉盡責、造福人類的高度責任感
D.忠誠于黨、憂國憂民的拳拳愛國心
21.對屠呦呦在抗瘧藥物研究中的發現和發明創造理解最準確的兩項是( )(3分)
A.屠呦呦從中國傳統醫學文獻中得到啟發,得到青蒿萃取液,提取出青蒿素,這是發現。
B.屠呦呦在21位感染瘧原蟲的患者身上試用,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的臨床效果非常好。
C.屠呦呦合成出雙氫青蒿素,成為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更強的抗瘧藥物,這是發明創造。
D.屠呦呦把臨床測試的片劑藥物形式改成青蒿素提純物的膠囊,發明抗瘧疾新藥的道路。
22.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恰當的兩項是( )(3分)
A.“氯喹”是青蒿素藥物出現之前的老一代抗瘧藥的代表,它的“抗瘧”效果遠不如青蒿素藥物顯著。
B.《肘后備急方》中對對青蒿治療方法的描述給了屠呦呦啟發,使她意識到煮沸和高溫提取破壞了青蒿中的活性成份,于是她開始進行低沸點提取實驗。
C.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們為了得到用青蒿萃取液治療瘧疾的信心,在自己身上進行實驗,不僅表現了他們獻身醫學事業的決心,也反映出當時我國醫學研究的條件之差。
D.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將在青蒿中提取的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后經進一步提純研制出一種強抗瘧藥物“雙氫青蒿素”。
E.文章引用《詩經》開篇,以描寫青蒿作結,不僅增強了傳記的文學色彩和可讀性,使之首尾圓合,而且也暗示、象征了屠呦呦思想品質。
23.從屠呦呦的“抗瘧”之路中,可以到哪些有益的啟示?請選出最正確的兩項。( )(3分)
A.發現青蒿素的過程,既漫長又工程浩大,在漫長的攻關歲月中,屠呦呦以及她的同事無怨無悔,不計名利,鍥而不舍,這是一切事業成功的前提。
B.在“抗瘧”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軍奮戰,這漫長浩大的工程是無數科研人員團結合作完成的。這表明現代科學研究更加需要團隊精神、合作意識。
C.青蒿素的發現以及應用表明,傳統中藥水煎熬煮的制備方法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只有采用現代科技合成新的化學物質,才會產生確切的療效。
D.一個國際生物醫藥大獎頒給一位從事中醫藥研究的科學家,充分證明了中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也給出了一個中醫藥如何繼承和創新的范例。
E.青蒿素研究成果獲得被看作諾貝爾獎“風向標”的大獎,如果落選諾貝爾獎并不意味著屠呦呦的成就不夠突出,而主要是因為中醫、中藥學并不具備國際化的影響力。
參考答案:
20.D
21.AC
22.CE
23.AB
【解析】
20.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人物傳記中傳主的形象。首先到文中找現成的形容詞,然后再依據人物的行為事件進行概括,最后與選項進行比較。ABC都可以在文中找到,只有D項“忠誠于黨、憂國憂民的拳拳愛國心”無限拔高人物形象,亂貼標簽。
考點: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1.試題分析:題干中問的是“對屠呦呦在抗瘧藥物研究中的發現和發明創造理解最準確的兩項”,首先理解題干的意思,“發現”是已有的事物、現象從隱藏不為人知的的狀態變為眾人所知的狀態的過程,“發明”是結合已有的事物創造出來的新事物,是創新過程。題干出自第8自然段,約瑟夫·戈爾斯坦對屠呦呦的評價是對上文的總結,只要看清這一思路,不難發現“屠呦呦在抗瘧藥物研究中的發現和發明創造所指的內容。B項發現的是青蒿素的療效,不是科學發現本身。D項為改變藥劑形式,從而由此開辟了發明的道路,不是發明創造本身。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層級為理解B。
22.試題分析:A.說“氯喹”的“抗瘧”效果遠不如青蒿素藥物顯著沒有依據,是長期使用使惡性瘧原蟲對它產生抗藥性使然。D.“雙氫青蒿素”不是天然青蒿素的提純,是人工合成藥物。B.她意識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溫提取破壞了青蒿中的活性成份。缺少“可能”因果推理不嚴密。本題考查對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學生要善于對文章內容進行辯證分析、比較、推斷。
考點: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23.試題分析:首先注意審題,從題干中審出要求和答題的方向,題干中問的是“從屠呦呦的‘抗瘧’之路中,可以到哪些有益的啟示”�!皢⑹颈仨氁罁谋局械膬热菁右陨l,合情合理。C項的啟示片面,屠呦呦合成出得雙氫青蒿素確實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強得多,但青蒿萃取液、青蒿素提純物的膠囊已取得了確切的療效。E項的啟示在文本中沒有依據。一般認為,由于諾貝爾獎多重視基礎性理論研究,而青蒿素則更多偏向于臨床實驗,因而,與諾獎無緣也在情理之中。
考點: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