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珧《茅以升:造橋炸橋總關情》高二傳記閱讀題及答案
1896年,茅以升出生在江蘇鎮江一個經商世家。
1906年端午節,家鄉舉行龍舟賽,文德橋年久失修,再加上上橋的鄉親太多,突然坍塌,砸死、淹死不少人。茅以升暗下決心,一定要造出結實牢固的橋。從那以后,只要看到橋,他都會認認真真地觀察。關于橋的文章和段落,他都抄在本子上。時間一長,積攢了厚厚的幾大本子。
少年時代的茅以升,除了喜愛自然科學外,還愛好古典文學。他對《水滸傳》和武俠小說很感興趣,常常達到如癡如醉的境地。堅實的古文底子使他日后受益匪淺。
1911年,15歲的茅以升升入唐山路礦學堂攻讀土木工程系。第二年,他聽了孫中山在唐山路礦學堂的演講,更加堅定了自己“工程建國”的信念。他學習更加刻苦,每次考試,都名列第一。五年內,各科成績都在90分以上,這在唐山路礦學堂的歷史上從來沒有過。之后,他被官費保送到美國留學。在康奈爾大學研究生入學考試中,茅以升其優秀的成績讓教授大為震驚。以至于在畢業典禮上,康奈爾大學校長宣布,唐山路礦學堂的學生以后全部免試入學。
1920年初,茅以升毅然返回自己的祖國。1933年,錢塘江上必須要架設一座大橋。在浙江省的邀請下,茅以升擔任錢塘江橋工程負責人,熱火朝天地干起來。
錢塘江水文地質條件極為復雜,架橋十分困難。其一是打樁,需要穿越41米厚的泥沙在9個橋墩位置打入1440根木樁。沙層又厚又硬,打輕了樁下不去,打重了斷樁。茅以升從澆花壺水把土沖出小洞受到啟發,采用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沖出深洞再打樁的“射水法”,使原來一晝夜只打1根樁,提高到可以打30根,大大加快了工程進度。其二是水流湍急,難以施工。茅以升發明了“沉箱法”,將鋼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江底,再用高壓氣擠走箱里的水,工人在箱里挖沙作業,使沉箱與木樁逐步結為一體,再在沉箱上筑橋墩。放置沉箱很不容易,沉箱一會兒被江水沖向下游,一會兒又被潮水頂到上游。后來把3噸重的鐵錨改為10噸重,問題才得以解決。
當時淞滬抗戰吃緊,日軍飛機經常來轟炸。一次茅以升在6號橋墩的沉箱里好幾個工程師及監工員商量問題,突然一片漆黑,原來工地關閉了所有的電燈。此時江中的橋墩還有一座沒有建好,墩上的兩孔鋼梁還沒安裝。以后的40多天里,在茅以升帶領下,建橋工人們冒著敵人炸彈爆炸的塵煙,夜以繼日地加速趕工。1937年9月26日清晨,第一列火車像巨龍般馳過錢塘江大橋,極大地方便了抗日軍用物資的運輸。
1937年11月,南京派人傳達政府炸毀錢塘江橋的指示,因為如果杭州不保,大橋就等于給日本人造了。好不容易建成,就要親手去炸毀它,這真是一件痛心的事情,茅以升經歷著一生中最痛苦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