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一
我認為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運用快速閱讀訓練的方式來處理課文知識性較強的部分,達到了省時與高效的目的。
2: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新課標與新課改的精神,重視學生活動,重視學生個人對文本的個性化閱讀,設計教學環節給學生充分保留了時間,使他們有足夠的時間深入課文,與課文直接對話。
3:設計教學環節避免了面面俱到,避免了處處分析與無微不至,相反,牢牢得抓住了重點環節,以點帶面。
4:運用多媒體手段介紹圓明園,給學生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情境,留下了深刻的感性認識,事半功倍的實現了愛國主義教育的情感性目標。
5:注重學生的閱讀與寫作以及思維想象能力的多重培養,設計給雨果寫信的環節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興趣。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也非常明顯,主要表現為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練,應該注意。
范例二
本課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有:
1、課文的深度挖掘、細致品味仍未足夠,雖然學生朗讀課文及回答問題不乏閃光之處,但教師本人的“精講”功力仍須深化提高。
2、速閱讀環節的設置增強了知識性氣息,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學性氣息,應在其他環節上注意傾向彌補,以更凸顯語言學科的人文氣息。
3、教師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練,點評學生答題還可更加簡練而富于變化。
4、教態過于隨便,不必要的肢體動作應注意避免,這也是年輕教師不夠嚴謹的表現之一。
范例三
1、首先展示有關圓明園的視頻,讓學生對圓明園有個感性的認知;然后通過文字介紹,對圓明園的過去和現在及雨果的情況都有一個理性的感知,為分析全文做好了鋪墊�!�2、導入新課自然,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2、學生選擇最喜歡的閱讀方式,梳理結構,整體感知。學生自己選擇,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學生采用了朗讀的方式,朗讀的好處在于——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所需知識要點,更利于學生的自主思考。3、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在自主與合作中完成。重視學生活動,重視學生個人對文本的個性化閱讀,設計教學環節給學生充分保留了時間,使他們有足夠的時間深入課文,與課文直接對話。4、設計教學環節避免了面面俱到,避免了處處分析與無微不至,相反,牢牢得抓住了雨果對圓明園的評價及對侵略者的譴責這個重點環節,以點帶面。5、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不能割裂的,所以我注重學生的閱讀與寫作以及思維想象能力的多重培養,設計給雨果寫信的環節來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興趣,加深對雨果博大胸懷和偉大的人格魅力認識。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
1、個別問題深度不夠,如圓明園作為奇跡,它的價值體現在哪?其中圓明園是亞洲文明的剪影,學生沒有答出來,教師應再加以引導。
2、一思想品德的挖掘只限于分析作家本人上,對于課文更深刻的內涵: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創造的觀念,提到的很少。
范例四
如果說這節課比較成功,那么原因有三:
一導入新課自然,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
我問同學們有誰到過中國北京,如果有請講一講那里的名勝古跡,這樣就有同學舉手發言講了他所見到的長城故宮等�!耙娺^圓明園嗎?”接著同學們講了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毀滅的史實。這一環節實際上交代了時代背景寫作意圖對作家也做了簡單介紹,爭取了更多的教學時間�?吹酵瑢W們由欣喜的眼神到嚴肅的面容,我知道他們已經步入了學習氛圍了。
二教學目標設計合理,學習方法得當。
緊扣研討與練習進行教學,對于圓明園的贊美,課文已經一目了然,通過朗讀可以獨立完成。對于英法聯軍的贊美(當然我用也是反語),作者有直接抨擊他們是強盜的,更多的用了具有諷刺意味的反語,找出運用反語的句子。因為這種修辭手法學生接觸的不多,需要同學們合作探究來完成。教師做適當點撥,說明反語的相關知識。
三領悟作者偉大之處,比較中見真情。
中國是被掠奪的,我們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很自然,雨果作為一個參與掠奪與侵略的法國的一個公民,敢于站在正義的立場上,抒寫自己的良知,同學們怎么看呢?學生由“雨果很正直很勇敢說起�!弊罱K認識到作家的博大胸懷與高尚風格。
當然,本節課也有明顯的不足之處:
一思想品德的挖掘只限于分析作家本人上,對于課文更深刻的內涵: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創造的觀念,提到的很少。
二課堂練習時間太少。學生僅用五分鐘左右的時間給雨果寫一封信。這個洋思中學教學模式15分鐘的練習時間相差甚遠�?上驳氖�,文筆好的學生寫出了180字左右的信,有個同學竟然又給巴特勒寫了信說:巴特勒爺爺我尊敬你是長輩,但是你也太不道德了。
總之,這堂課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希望各位老師不吝指教,我會欣然接受。
范例五 課后總結,教學反思
在教學完這篇文章以后,我心中熱血沸騰,既被雨果的優秀品質所感動,又為中國坎坷的命運而悲哀。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只注意到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忽視了對語言的揣摩,希望在以后教學要更加注意,不要顧此失彼。
范例六
我授課的班級是八(6)班,學生思維比較活躍,但對第二次鴉片戰爭缺乏感性認識,所以本課我主要采用“啟——讀——知——品——悟——結”的教學組織方式。
(1)啟:
通過播放視頻《火燒圓明園》創設情境,渲染氛圍,真切感受英法聯軍毀滅世界奇跡圓明園的罪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2)讀:
引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這是一節課最基礎的部分,讓學生通過帶著問題讀課文,篩選有關信息,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傾向。(3)品:
立足于文本品味語言。本文語言極具特色,對圓明園的贊美和對劫掠者的諷刺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及時品味、積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倉庫。同時,通過對疑難語句的討論解答為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鋪平道路。
(4)悟:
引導學生由表及里進入作者的思想深處,領悟作者的人文思想,使學生感受到正直、公正、是非分明,進而受到雨果偉大人格的熏陶,由學生總結自己的感悟與心得,豐富自身情感。(5)結:由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進行小結。理清課堂所學內容,既是對所學內容的簡要復習,又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歸納能力。
另外,在教學設計時注重培養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培養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的能力,通過快速閱讀篩選關鍵信息,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和基本內容。教學互動流程以“問題”為主線,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愿望,引導學生在互助、合作的學習中互相啟發,并獲得新的感受。并力求做到讀、寫、說的結合。在閱讀和討論活動中,強化“說”和“寫”的訓練。
范例七
我所采用的教法有助于學生掌握如下學法:
1養成快速閱讀的習慣。學會快速閱讀,并掌握在快速閱讀中篩選信息的能力。
2學會賞析優美語句和語段。學會賞析語句的基本方法,并通過對文句的賞析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這也是給學生語文基本功的一個鍛煉。
3學會聯系實際并運用,并有所感悟。這是對文章的進一步理解,能培養學生說和議的能力。
4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培養。這種新的學習理念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使之得到不斷地強化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