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全班交流。(從駱駝咀嚼的樣子中體會作者觀察仔細、描述生動;抓住最后一句從作者學駱駝咀嚼,體會童真童趣、體會“我”的傻樣)
③ 總結學法:反復讀、品味→畫詞句寫感受→有感情朗讀。
①讀讀這個句子,從這些描寫中可以體會到什么?
◇“我”觀察很仔細:“他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著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
◇“我”看的時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我”很喜歡駱駝:盡管駱駝很丑,但是態度很安靜;而且“我”愿意長時間的看著它。
……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況下,你會呆呆地看一樣東西,會不由自主地動起來,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同桌相互說一說。
③想象作者面對駱駝,呆呆地注視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讀這段話。
2.分小組合作學習后三個片斷
① 從后三個片斷中選擇最感興趣的一個片斷,用上述方法分小組合作學習。
② 同興趣的同學自愿結合小組,互相交流、探討。
③ 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2)我幼稚的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們不同的想法,我對爸爸說:“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讀讀這段話,想一想:“我”為什么會有和大人們不同的想法。
學生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去理解和體會,但一定要在課文中找到依據,比如:
◇“我”很喜歡駱駝,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險,他是不會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駱駝,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單,鈴鐺不但可以給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給駱駝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當作了駱駝,覺得自己更知道駱駝的心思。
……
②比較句子
◇我幼稚的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們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靈中有一個和大人們不同的想法。
課文中為什么用“充滿”而不用“有一個”?“充滿”說明什么?
◇說明“我”常常在想這個問題。
◇說明“我”已經想了很久,深思熟慮了。
……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3)駱駝也脫掉了它的舊駝毛袍子啦!……因為太不整齊了。
①讀讀這句話,從這句話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關心駱駝。
◇“我”很喜歡駱駝。
◇“我”很善良。
……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猜測掛鈴鐺的原因
課件出示: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此鼜牟恢�,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到的,總會吃飽的。駱駝隊伍過來時,你會知道,打頭兒的那一匹,長脖子底下總系著一個鈴鐺,走起來,“鐺、鐺、鐺”地響。
爸爸告訴我,駱駝很怕狼,因為狼會咬它們,所以人類給它帶上鈴鐺,狼聽見鈴鐺的聲音,知道那是有人類在保護著,就不敢侵犯了�!安皇堑�,爸!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沒有一點聲音,你不是說,它們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聲不響地咀嚼著從胃里反芻出來的食物嗎?一定是拉駱駝的人類,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給駱駝帶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保◤摹跋胂筲忚K用處”片斷中體會“我”大膽豐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和爸爸的認同)
看駱駝脫毛
課件出示: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太陽特別地曖和,暖得讓人想把棉襖脫下來�?刹皇敲�?駱駝也脫掉它的絨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塊一大塊地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為太不整齊了。拉駱駝的人也一樣,他們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脫下來了,搭在駱駝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鈴鐺在輕松的步伐里響得更清脆。(從“想替駱駝剪毛”片斷中體會作者敘述的真實,描寫的逼真)
夏天見不到駱駝感到奇怪
課件出示:夏天來了,再不見駱駝的影子,我又問媽:
“夏天它們到哪兒去?”
“誰?”
“駱駝呀!”
媽媽回答不上來了,她說:
“總是問,總是問,你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