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宣武區是北京市中心城區之一,位于市區西南部,東與崇文區相鄰,西、南兩面與豐臺區交界,北與西城區、海淀區接壤,區政府所在地設在廣安門南街68號。
宣武區地域略呈長方形,東西點最長距離為6.61公里,南北點最長距離為3.5公里,邊界線總長為19.33公里,總面積為19.04平方公里,人口56萬,有漢、回、滿、蒙古等38個民族,牛街地區是著名的回族群眾聚居地。它東接天安門廣場,西臨北京西客站,南面是二環路,北有城市地鐵主干道,西廂路與京開、京石、京張三條國道相連,是輻射京南的重要門戶。屬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季風大陸性氣候。一年四季雖然分明,但時間并不均等。冬、夏季較長,春、秋季較短。
宣武區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是戰國燕都薊城所在地,遼、金、元、明、清歷代均為京都一部分。元、明、清以來,北京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于宣武區處于進出京都的交通要道,商賈云集,成為農、商、手工業產品集散的重要場所。作為六朝古都之始的金中都,即在現今的宣武境內。
明清時期宣武作為外城,由于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歷史積淀,孕育了老北京平民文化、商業文化、戲曲文化的繁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宣南文化。
宣武區經濟以商業和飲食服務業為主,是著名的商業區,在北京歷史上是一個歷史悠久、興旺繁華的商業區,自春秋戰國時期商業開始興起,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
聞名遐邇的大柵欄商業街,自明朝永樂十八年建成至今歷時570余年繁榮不衰。
這里的商業服務業中有一批歷史悠久、馳名中外的老字號和老店鋪,如開業于清康熙年間的同仁堂藥店;開業于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的北京八大祥之首的瑞蚨祥綢布店;開業于清咸豐三年(公元1854年)的內聯升鞋店;開業于清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的民族帽店馬聚源;有近百年歷史的老店張一元茶莊等,名店、老店蜚聲四海。
菜百新世紀商場、莊勝崇光百貨商場、國華商場等大中型商場遍布全區。和平門全聚德烤鴨店、晉陽飯莊、泰豐樓等800余家餐館薈萃全國各大菜系風味佳肴。深圳大廈、大觀園酒店、前門飯店、東方飯店等旅游飯店可為中外游客提供舒適便利的服務。
宣武區人文旅游資源豐富,民俗特色鮮明。琉璃廠集士文化、書肆、文物于一體,素為老北京風情的窗口。具有千年歷史的牛街禮拜寺聞名于國內外。起于明清的300多處會館以湖廣會館、安徽會館最為著名,是一幅幅帶有地域特色的民俗畫。八十年代末,依據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建造的北京大觀園已成為中國最佳旅游景點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在全區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宣武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城市面貌顯著改觀,區域經濟迅速崛起,投資環境日趨完善,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壯大,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宣武區還將全力優化區域發展環境,進一步深化改革、推進創新,保持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重點建設國際傳媒大道、馬連道采購中心、琉璃廠文化區、大柵欄商貿區、牛街民族特色街和天橋民俗特色街等重點功能街區,推動全區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現在,宣武區以“新北京、新奧運”為主題,以加快發展為基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大力實施城市建設帶動、結構優化升級和科教文化興區三大戰略。
北京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余年的建都史,為宣武區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歷史遺存。
建于唐代的法源寺莊重肅穆、古樸幽雅、聞名中外。
先農壇作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山川、神農諸神的重要場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重視農業生產、展示農業文明的歷史見證。
區內400余處會館、故居,堪稱京城之最。從這些多建于明、清的會館故居中,曾走出了眾多名家——老樹、舊物記載著林則徐與莆陽會館、康有為與南海會館、魯迅與紹興會館、孫中山與湖廣會館的不解之緣。
譚鑫培、楊小樓、梅蘭芳等數百位梨園大師都曾居于宣武,研習京劇,湖廣會館、前門梨園劇場至今燈影霓裳、好戲連臺。
每年春節,廠甸廟會的古玩字畫展、花會表演;紅樓廟會的元妃省親表演、游藝節目,都能使游人領略到濃郁的老北京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