⒂拔掉了那顆恨的蛀牙,原來可以如此快樂。
(選自《小小說選刊》2008年第8期,有刪改)
16.聯系全文說說標題《拔掉那顆蛀牙》有何深刻含義?(2分)
17.請根據故事情節——主人公的成長歷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內填寫恰當的內容。(字數在10字以內)(2分)
18.聯系上下文,體味文中畫線句子的含義,回答括號內的問題。
(1)她恨全家人。(她具體“恨”什么?開篇獨句成段,有何作用?)(2分)
(2)小小的心,長滿了恨,恨是一顆芽,日日夜夜地“茁壯”成長。(“茁壯”為何加引號?有什么深刻含義?)(2分)
(3)兩顆老棗樹還在,正在開花,有淡淡的芬芳。(此處景物描寫有何作用?)(2分)
19.第⑾自然段“她”打電話回來時,家人對她的反應可不可以刪去?為什么?(2分)
20.選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說,并有一定的警示意義,試結合全文作簡析。(2分)
(二)閱讀下面的說明文、議論文,回答21~26題(16分)
命題人心語:探索未知、尋求規律是科學永恒的規則。因此我們九天攬月、五洋獵奇、追逐星光、敲擊原子、關注余震……
地震后為什么會有余震
①由于地球在不斷運動和變化,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造成巖層突然發生破裂,或者引發原有斷層的錯動,這就是地震。一個地震序列中最強的地震稱為主震;而余震是主震之后接連發生的地震。
②余震一般在地球內部發生主震的同一地方發生,通常情況是一個主震發生以后,緊跟著一系列余震,它的持續時間可達幾天甚至幾個月。余震強度比主震小,大多數的余震都不會造成破壞。雖不足為患,但多次就成災。打一個形象的比方,余震好比人說話的回聲,雖然能量不及前面的大地震,但威力疊加起來,經過多次打擊的建筑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余震依發生時間順序,在次數和強度上都逐漸減弱�?茖W家稱,主震發生后的第二天,余震數量大約是第一天的一半,而到第10天,余震數量則是第一天的1/10。
③地震后為什么會有余震呢?
④地震主要起因于地殼上大陸板塊彼此相對移動產生的壓力累積。主震發生過后,時隔不久最多一兩天,或者在震中也可以拉開一定距離,可發生稱為余震的二次震動。A到目前為止,科學家認為余震產生于主震引起的“靜態壓力①”改變,因為B似乎只有它能夠具有產生余震的這種機制。美國地球物理學家發現,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動態”地震波的沖擊,而不是原先認為的緣于地震引發的斷層附近的地殼重整。美國地質調查的Karen Felzer和加州大學的Emily Brodsky分析了近二十年發生在南加州的數以千計的中小型地震中余震的數據之后得出了這一結論。他們還發現,在距離震中50公里之外,余震的發生數量急劇下降。更確切地說,他們發現至震中距離與余震次數約呈指數-1.35左右衰減。這意味著一個平穩的量引發了整個運作過程,在50公里的距離中靜態壓力的改變幾乎可以忽略不記,因此“動態應力②”是余震的罪魁禍首。
⑤研究者說這個結果將對地震過后預測余震的發生產生影響。
【注釋】①壓力:垂直作用于物體表面的力。
②應力:物體受外力作用時,內部任一截面單位面積上雙方產生的相互對抗的力。
21.請概括余震的另外兩個特征及余震產生的原因。
(1)余震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