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生命》教學建議
一、加強生命體驗,豐富人文素養。課文描述了生命的現象和規律,表現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對生命現象和規律進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鑒這種人生態度,也就是說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二、聯想、想像、揣摩、品味。課文以“春水”“小樹”比喻人生,具有很強的隱喻性,需要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激發他們的聯想和想像,感受文中鮮活的形象;還要揣摩文中的哲理性思考,訓練學生的理性思維、提煉概括的能力。
三、注重朗讀和背誦。本文以典范優美的現代白話寫成,注入了感情,寫出了氣勢,很適合朗讀。此外,可以結合朗讀和揣摩文意來學習語言。本文語言既有形象的描寫,又有哲理的陳述,句式變化多樣,可以讓學生熟讀,一些精彩句段可以背誦�?梢员痴b最后一段,也可以背誦全文。在朗讀和背誦的同時,還可以對文中的一些語句進行仿寫、擴寫。
四、課文后附了冰心寫于1985年的散文《霞》,這篇散文與課文的寫作時間相距近四十年,其間我們國家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者也由中年人變為老年人。兩文中的主題有相似之處,當然思想感情也有不同之處,例如課文的情調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將兩作一比較,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把握作者的人生態度、人生觀念。
五、有關課文的幾個大的、重要的和有爭議的問題在“問題研究”中已經提出并作了解答,這里再補充一些問題供教學時參考。
1.你從課文中領悟到生命的本質是什么?生命的規律又是怎樣的?
2.“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分別經歷了哪幾個生命歷程或哪幾種生命狀態?暗示了怎樣的人生歷程、人生狀態?
3.在這幾種生命歷程和生命狀態中,“春水”“小樹”表現了怎樣的心理品質、情緒狀態?
4.“行程的終結”喻示生命的終結,此時“春水”的心態是怎樣的?(或“春水”怎樣面對死亡的來臨?)
5.最能表達課文主題思想的是哪一句或哪幾句?
6.你能簡要分析人類或自然界中痛苦與幸福相伴共生的其他生命現象嗎?
7.綜觀全文,作者意在宣示一種什么樣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