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編自《地攤經濟究竟有多火?》)
材料二:
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近7天“擺攤技巧”相關內容搜索熱度同比暴漲655%,達到10年來最高值。
(摘編自《全國積極擁抱“地攤經濟”》)
材料三:
放寬地攤管理,搞活路邊經濟,宜作長久之計,而不是應對疫情、促進就業、恢復經濟的權宜之計。
有3094位受訪者參與的調查結果顯示,67.9%的受訪網友支持放寬流動攤販管理;有57.1%的受訪網友表示,流動攤販讓城市生活更加便利,更有溫度;實際消費方面,近七成受訪者表示會光顧攤販。
由此可以看到,流動攤販頗受市民歡迎,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不宜“管死”。要明確商戶攤販的外擺范圍,劃出合理的“可占區”“地攤區”;根據城市具體情況,綜合考慮附近住宅、交通情況,開放部分街道為攤販提供經營場地;嚴格管住食品安全底線問題,嚴防假冒偽劣、食物中毒等現象的出現;攤販自覺做好衛生安全工作,禁止占用盲道……應當說,具體規范措施不難找,關鍵是有沒有長期思維,如果僅僅作為權宜之計,一陣風過后還是“嚴管”,一切照舊,難免會引來詬病。
需要指出的是,地攤并非就代表臟亂差,上述調查顯示,超四成受訪者表示,自己的居住地附近有攤販,其中25%的受訪者表示,攤販雖多,但井然有序。這個比例還不算高,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只要在這個“井然有序”上把文章做好,相信地攤經濟、路邊經濟會受到更大的歡迎,也會引來更高層次的從業者。
既然是一項受老百姓歡迎的經濟形態,相關部門不如借機發力,甚至可以借此機會,重新審視規劃地攤經濟,重新定位,提高層次,讓城市在有序管理的前提下,展現街頭文化、路邊經濟接地氣的溫情一面,激發更多的經濟動力和活力。
(摘編自《松綁地攤經濟 不妨加以長遠考慮》)
1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疫情之下,不少人沒法外出務工,因此,有市民就臨時擺個地攤,掙點錢貼補家用或緩減經濟壓力。
B.近30天,“擺攤技巧”對90后這批人群的吸引力最大,超過50%的關注者均為90后。
C.受訪網友中支持放寬對流動攤販的管理和自己也會光顧地攤的占比均超過七成。
D.作者認為相關部門對于地攤經濟的管理要立足長遠、揚長避短、因地施策,讓其“井然有序”。
1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3.15”之后,成都市就明確允許占道經營擺攤設點,兩個月時間增加了10萬人的就業崗位。
B.白領們把私家車后備箱變成了“搖錢樹”,一些攤主每天營業額達到千元以上,路邊經濟引來了更高層次的從業者。
C.熱度最高的搜索內容為“年輕人適合擺什么地攤”,表明很多年輕人沒有工作,所以對這種“新經濟”積極參與。
D.只有25%的受訪者認為地攤是井然有序的,可見地攤中臟亂差的問題還有很大的整改空間。
16.下列對“擺好地攤”相關內容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擺地攤的多是年輕人,同時要找準市場需求問題,可能要以女性為主要銷售對象。
B.地攤占道要適度,要明確商戶攤販的外擺范圍,劃出合理的“可占區”“地攤區”。
C.嚴格管住商品食品質量和安全問題,嚴防假冒偽劣、食物中毒等現象的出現。
D.擺地攤可以不受場地限制,家門口、路邊,甚至汽車后備箱等都可以擺攤設點。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4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題。
煙火土灶
白萬偉
①一堆磚、一口鍋,砌成樸素的農家土灶;一捆柴、一灶火,烹出噴香的鄉間美食;一頓飯、一家人,過出和美的煙火日子。灶,似莊戶人家的乳娘,默默地相伴歲月,哺育春秋。
②土灶,出身微輕。幾塊黃土敲打的土坯或煅燒的青磚,靠著土泥粘合,壘砌成或方或圓的灶臺,再坐上一口黑鐵鍋;沒有任何儀式,土灶便誕生在了廚房內或屋檐下。清代趙翼《恨�!返谒幕赜浭觯�“東面墻腳下,打了一口土灶,樹葉樹枝,高粱稈子,鋪滿一地。”這便是土灶的舞臺,雖不絢爛,甚至蕪雜,但卻暖心暖胃、養人養家。
③土灶的食物,是柴草;各種各類,兼容并“燃”。修剪林子,砍下的樹枝;秋風過林,落下的枯葉;樹木更新,露出的朽木;收獲莊稼,剩下的秸稈……皆可入灶。為不斷炊,農人稍有閑暇,便上山割柴、打柴、拾柴。漫山的茅草,快鐮掃過,一捆捆背出山;干枯的樹枝,斧頭砍過,一段段扛出山;林間的枯葉,耙子摟過,一筐筐挎出山。日積月累,陳年舊柴、今年新柴,垛滿柴草場,或壘成柴院墻,昭示著農家的辛勤。
④若想人吃飽,先讓灶吃飽。故而,燒火與做飯,前因而后果;火燒得好,飯菜才做得香�?烧莆栈鸷�,絕非易事,需要耐心與技巧。蒸饅頭、燉大肉,需要劈柴大火;炒小菜、煎雞蛋,需要小柴小火;烙餅、攤煎餅,需要茅柴勻火。一根根、一把把柴草,送入灶膛;或猛烈、或溫柔地燃起紅暖的火焰;柴草燃燒的爆裂聲,噼噼啪啪,清脆響亮,讓人心生希望與期許。
⑤制作美食,是土灶的使命與榮耀。各色應時的食材,本是孤立、純粹;經過灶與火的催化,在鍋內搭配、融合,變成色香俱佳、滋味十足的食物,如魔術般神奇,卻又富有人情味。土灶傳承了土的厚道與包容,從不嬌氣;農家人尤其鐘愛這一點,傾其所有、極盡所能地將煎炒烹炸、蒸煮烙燉等各種烹飪技法,在土灶上發揮得淋漓盡致、爐火純青,變著花樣滿足家人的胃口。當炊煙裊裊、鍋蓋響動、飯香彌漫,那便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刻,詩意而溫馨。
⑥北方土灶,大都連著土炕。灶上做著美食,灶內火熱從旁側進入炕底,燒熱了一盤土炕。寒冷的冬天,全家人在炕上閑聊、安睡,頗是愜意。灶里剩下的炭火,扒出放入火盆取暖;或用水澆滅,晾成木炭。也可趁著灰燼的余熱,埋進幾根嫩玉米、幾枚土豆紅薯、幾只紅辣椒、幾頭大蒜,片刻便可享受噴香的燒烤。這是農人的智慧,更是農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