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口語交際。(2分)
今年年初的一天,北京故宮一如往日,游人熙熙攘攘.太和 門附近的大銅缸旁邊,一名二十多歲的男青年正在刻畫:“xxx到此......”很多游客對此非常氣憤,紛紛上前制止小伙子的不道德行為。大家把他圍在中間,對他進行教育。一位大嬸說:“小伙子,你要是再在文物上亂刻亂畫,當心我把你的手剁下來�!�
如果當時你恰好在場,也想上前勸說他,你會對他說些什么?(40字左右)
11.綜合性學習——讓我們攜手參與“光盤行動”。(5分)
今年1月16日,北京市一家民間公益組織推行“光盤行動”,倡議市民在飯店就餐時將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光盤”離開飯店,形成人人節約的好風氣。這一倡議通過騰訊微博平臺發出后,立即引起關注。
(l)根據左側圖表的內 容,寫出你的探究結果。(2分)
(2)請你也發一條微博,發表你對“光盤行動”的看法。(不少于40字)(3分)
二、閱讀(滿分55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12—15題。(12分)
【甲】 小石潭記(節選)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幾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乙】 觀第五泄①記(節選)
袁宏遠
從山門右折,得石徑。數步,聞疾雷聲,心悸。山僧曰:“此瀑聲也�!奔糙�,度石罅②,瀑見。瀑行青壁間,撼山掉③谷,噴雪直下,怒石橫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態愈偉,山行之極觀也。游人坐欹⑥巖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絲,虛空皆緯,至飛雨瀉崖,而猶不忍去。暮歸,各賦詩.所目既奇,思亦變幻。
【注釋】①第五泄:第五級瀑布。在今浙江諸暨 境內,此處有五大瀑布,當地人稱瀑布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勝地。②罅(xià):縫隙,裂隙。③掉:搖動。④怒石橫激:突兀的巖石橫攔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轉折。⑥欹(qī):斜靠。
12.解釋選文中加點的詞語。(4分)
(1)日光下澈: (2)其岸勢犬牙差互:
(3)疾趨: (4)山行之極觀也:
13.翻譯選文中劃線的句子。(4分)
(1)凌神寒骨,悄愴幽邃。
(2)數步,聞疾雷聲,心悸。
14.請從【甲】【乙】兩段文字中各找出一個表現水的特點的字。(2分)
(1〉《小石潭記》: _____
(2〉《觀第五泄記》:_____
15.兩篇選文,讓我們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氣勢,其中分別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填入下表。(2分)
選文 |
表達的感情 |
《小石潭記》 |
|
《觀第五泄記》 |
(二)閱讀下面選文,回答第16—21題。(16分)
天階
趙愷
(1)在一次晚會上,我朗誦自己寫的詩歌《二泉映月》。為朗誦伴奏的,是二胡表演藝術家閔惠芬。晚上演出,下午和她做準備。
(2)誠摯、率真、善良、熱烈,和閔惠芬對坐,心弦和琴弦共振。
(3)與音樂有生死之約,自8歲始,一把胡琴伴隨一生。
(4)二胡是東方樂器,亦是平民樂器。平民喜愛,閔惠芬便喜愛平民之喜愛。
(5)她去過蘇北高郵湖,登上船上的水上小學,為漁家孩子演奏。恭敬虔誠,置身船頭仿佛置身維也納金色大廳。
(6)她去過甘肅煤礦,乘坐卡車跑了5個礦井,戈壁為劇場,車廂為舞臺,她為礦工演出。獲得上海文聯授予的“德藝雙馨”稱號,頒獎儀式,她請來甘肅鎳礦礦工。從礦工手上接過榮譽證書,是她的最高榮譽。
(7)去過以干旱貧窮聞名于世的定西。坐在一個紅柳沙墩上拉琴,老鄉圍著紅柳沙墩聽琴。聽眾之中還有一頭牛,這牛也奇,琴聲一起,它站定不動,仿佛一座生出耳朵的山,老牛知音,閔惠芬想與知音合影,牛卻俯首不動.閔惠芬懂得牛的心事,使專門為它加演了一曲,老牛這才樂了,巍峨大山溫順得像個孩子,依偎著閔惠芬合影作別。
(8)曲終人不散,滿坡響起大西北“花兒”。
(9)重病,醫生從未見過的病。與死亡抗爭了17年。如何手術?從右肩到右肋得割出一條七八寸長的口子。對于一位右手執弓的弦樂藝術家,這意味著什么?
(10)琴手惶恐發問:“手術后,我還能拉琴嗎?”
(11)醫生 悲愴作答:“要做好不能拉琴的準備�!�
(12)問答之間,她們相擁而泣。
(13)三次手術,三次化療,命運把閔惠芬推向地獄的門檻.眼睜不開,耳聽不見,她進入混沌迷蒙。冥冥之中見一條藍色云帶,她向著縹緲云帶飛去。就在那一刻,聽見一段樂句。她知道,這是天籟。想記錄天籟,可是舉不起右臂。不能記錄,天籟就不肯離去。盤旋、依偎、纏繞,乃至支撐、激勵、召喚,直到她的體力漸漸恢復,直到她記下這段誕生在 天堂的旋律。靜臥病床,閔惠芬把這段樂句發展并結構成為一部作品,她把作品命名為《音詩—心曲》,并委托弟子演奏。
(14)作品公演,閔惠芬去聽了。
(15)她說:“音階,天階。歷經劫難的我刻骨銘心,美的創造,當是生死攀援�!�
(摘自《讀者》2013年第2期)
16.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主要內容。(2分)
17.圍繞著“平民喜愛,閔惠芬便喜愛平民之喜愛”,作者寫了哪兒件事?請用簡明的語言概括。(3分)
18.試分析選文第(7)段詳寫“老牛聽琴”的作用。(2分)
l9.從人物描寫和修辭角度賞析第(5)段劃線的句子。(4分)
20.結合全文,找出最能表現閔惠芬的性格以及高度概括其品質的詞語。(2分)
21.試分析本文以“天階”為題的含義。(3分)
(三)閱讀下面選文,回答第22—26題。(13分)
蛇的文化解讀
邸永君
(1) 蛇者,吾人類之舊相識也。其大者曰蟒,小者曰虺,屬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差異巨大,種類繁多。當今存世者約有2500至3000種,其中毒蛇約650種,我國蛇類有200余種,毒蛇約40種。蛇對生存環境盡管寒暑不懼冷暖皆宜,然究其大宗,則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以樹棲、穴居為主。它與先民交錯雜居,過從甚密,十二生肖蛇占一席,即可表明其突出地位。
(2)蛇性自強不息。蛇以其以冷血脊椎動物之強大適應性與超強繁殖力,挑戰著生存極限。干燥的沙漠中,不難發現其匍匐疾進之行跡;奇寒的冰雪下,隱隱可見其團縮蟄居的身影。水中漫游,無鰭而進;陸上疾走,無足而行。無爪鋒之利而震懾百獸;無足趾之強而踏遍青山。穿越今古,生生不息,真自信自強之典范也。
(3)蛇善伺機進攻。蛇以肉食為主,長于喬裝,善于突襲,取食對象包括各種動物,且武器強大,多技并用�;蚶p繞,或噬咬,或施毒,或吞食,令獵物防不勝防,不寒而栗。
(4)蛇有千差萬別。同樣稱蛇,卻大小不一,五花八門。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長可達10米,重70公斤以上;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僅與大蚯蚓相仿,體重只有數克。毒蛇中以眼鏡王蛇與蝮蛇最為兇殘,令人談之色變;而無毒者對人毫無威脅,可與人和諧相處。蛇之分化,可視為生物多樣性的真實寫照與絕佳詮釋。
(5)蛇乃華夏圖騰,古人崇其頑強,懼其兇惡,羨其繁衍,久之便心生敬畏,崇拜有加。據諸多古典文獻記載,輔之以出土文物以佐證,伏羲與女媧的本始形象,乃人首蛇身。事實上,蛇是形成于海岱區域的東夷部族之圖騰,其所具有的頑強生命力與旺盛生殖力,是永恒生命之象征。伏羲、女媧神話便是崇蛇意識的濃縮與升華。這種蛇崇拜復經多次磨合與融匯,最終形成中華圖騰——龍。蛇無疑是龍的主要原形,足以表明蛇在國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