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鳥》問題研究
為什么文章在開始部分用單獨一段強調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鳥”?
“怕人”是珍珠鳥的突出特點,作者把這一點放在前面說,為全文的立意找到了根基。鳥兒由“怕人”到“信賴”人,是文章的敘事線索,在這條線索的牽引下,文章交代了“我”對鳥兒的愛護和尊重,交代了鳥兒由膽小──漸漸膽大──開始親近我──完全相信我的變化過程,交代了作者內心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眹@描寫對象的特點立意,使文章結構緊湊,脈絡清晰。
文章根據珍珠鳥“怕人”這一特點巧妙地安排了珍珠鳥的出場方式,它隱居在繁茂的吊蘭葉蔓的后面,其形象的展現過程實際上就表現了珍珠鳥對人害怕程度的減弱過程。文章先描寫了垂蔓中珍珠鳥又細又亮的叫聲,再寫隱約閃動在吊蘭后的身影,然后寫綠蔓中伸出的“可愛的鮮紅小嘴兒”和東瞧西看的小腦袋,直到第七段珍珠雛鳥才脫離了背景,現出全貌。文章用逐層點染的方法描寫珍珠鳥的形象,真實再現了珍珠鳥小心試探,一步一步從隱居的環境中顯現出來的過程。
練習說明
一、朗讀課文,畫出文中交代“我”的舉動的語句。說說在“我”的努力下,“我”和珍珠鳥之間的信賴關系是怎樣逐步建立起來的。
設計本題的意圖是引導學生在了解文章基本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我”在營造人與鳥的信賴關系的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把握文章的敘事脈絡。
交代“我”的舉動的語句有:
我把它掛在窗前。/我便用吊蘭長長的、串生著小綠葉的垂蔓蒙蓋在鳥籠上……/我很少扒開葉蔓瞧它們……/我呢?決不掀開葉片往里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好奇的眼去驚動它們。/我不管它。/……我不去傷害它……/我只是微微一笑,依舊寫東西……/我不動聲色地寫,默默享受著這小家伙親近的情意。/我用手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我輕輕抬一抬肩……
我和小鳥每靠近一步都是以我的某種舉動為前提條件的。因為我“用吊蘭長長的、串生著小綠葉的垂蔓蒙蓋在鳥籠上”,所以小鳥會感覺“格外輕松自在”;因為“我很少扒開葉蔓瞧它們”,所以它們“敢伸出小腦袋瞅瞅我”;因為“我不去傷害它”,所以它敢于“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因為“我不動聲色地寫”,所以它甚至用小紅嘴“啄著我顫動的筆尖”;因為“我”沒有用手抓它,而只是“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所以它會“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鳥對人的態度經歷了從害怕,到漸漸膽大,到開始親近,到完全信賴的逐漸變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的舉動起到了決定作用�!拔摇弊鳛橐幻麖娬�,不但沒有以強凌弱,反而用超脫私欲的愛心為它們營造了一個寬松、自由的空間,也因此贏得了它們對人的信賴。
二、作者在對小鳥神態、動作的描寫之中融入了自己的喜愛之情。請你從文章中選擇一兩個例子,加以分析。
設計本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于對珍珠鳥細膩的描寫中體會作者溫柔的情感,深入理解文章將濃郁的感情融注到對客觀事物的狀寫之中的語言特點。
例如,“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我只是微微一笑,依舊寫東西,它就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著我的筆尖蹦來蹦去;跳動的小紅爪子在紙上發出‘嚓嚓’響�!�
作者把人的性靈賦予珍珠鳥,使珍珠鳥似乎也有了人的神情和心理,幾個動作“挨近”“蹦”“俯下”“喝”“偏”“瞧瞧”“跑到”“繞”“蹦來蹦去”等,活畫出一個頑皮的孩子形象。作者心中充滿溫柔的愛意,用詩意的語言狀寫了人與鳥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再如,“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呆一會兒,扭頭看,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銀灰色的眼瞼蓋住眸子,小紅腳剛好給胸脯上長長的絨毛蓋住。我輕輕抬一抬肩,它沒醒,睡得好熟!還呷呷嘴,難道在做夢?”
文中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小鳥在“我”肩上睡覺時的情態,銀灰色的眼瞼、紅顏色的小腳、毛茸茸的身體,一個自然界的尤物,竟會安然地睡在人的肩頭,完全不在乎外界的風吹草動,似乎人的身邊就是它安全又溫暖的歸宿�?梢�,人和鳥之間的信賴達到了何種程度!
三、“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痹谀憧磥�,為了在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創造這種境界,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本文于詩意的描寫中蘊含了耐人尋味的哲理,設計本題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把握作品所表達的深層意思。從更為廣闊的背景中,體會作品最后一句話的含義:“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睂W生可以聯系現實社會生活、人類處境、國際形勢等方面的具體情況,談談個人的體會。答案不必強求一致,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