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然而,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卻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動干戈。去年,國人熱議的話題之一就是成都違規變道女司機被打事件了。
④后來,事件隨著女司機以致歉信檢討自己行車過程中的魯莽而逐漸平息,但由此帶來的思考不應就此打住。其中最值得反思的是,在整個事件中,無論男女,甚至后來不斷加入指責隊伍的網民,不知道內心有沒有過一絲謙讓。而且,這件打人事件并非個案,在公共場合中,喧嘩、吵鬧、加塞、插隊等現象幾乎隨處可見,口出粗話、拳腳相加也時有發生。
⑤謙讓既是一種美好品德,也是一種有著豐厚積淀而形成的國民自覺行為,是國民素質的集體體現,更是一種文明的精神。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說:“某人似乎只談文明的外表,忽視了文明的精神。那么,究竟所謂文明的精神是什么呢?這就是人民的‘風氣’。這個風氣,既不能出售也不能購買,更不是人力所能一下子制造出來的。”這說明,光有高鐵、飛機和摩天大樓這些光鮮的外表,并不等于文明的精神,就像富豪不等于貴族,玩奢侈品也不等于有品位。
⑥民族是由個人構成的,個人的文明精神,就構成了整個民族的文明的精神。這種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文化、傳統、教育、社會崇尚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且日積月累的結果,它需要沉淀,需要浸潤,需要眾人發力,眾志成城。(選自2016年4月11日《益陽日報》)
18.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19.從文章觀點與材料的關系看,下面這段話插入文中最合適的位置是(3分)
清朝禮部尚書張英老家親屬與鄰居吳家因為宅基地問題發生矛盾,爭執不下而至對簿公堂。張家人寫信至京城,將此事告訴了張英。張英看罷來信,隨即在信上批一首詩寄回老家,詩曰:“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收到信后,非常慚愧,主動撤訟,還讓出了三尺地。吳家見了非常感動,也讓地三尺。這就是著名的“六尺巷”。這種謙讓,頗見古人的君子仁人之風。
A.①②段之間 B.②③段之間 C.③④段之間 D.④⑤段之間
20.第③段加橫線的句子有何作用?請從文章結構和內容上具體分析。(4分)
(五)閱讀下文,完成21~25題。(16分)
蠶兒
陳忠實
學校里來了一位新老師,他很年輕,站在講臺上,笑著介紹自己:“我姓蔣……”捏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他的名字,說:“我叫蔣玉生。”
多新鮮��!四十來個學生的小學,只有一位老師,稱呼中是不必掛上姓氏的。新老師自報姓名,無論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那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樹摘桑葉,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臉上擦出血了。
“你干什么去了?臉上怎么弄破了?”蔣老師吃驚地說。我站在教室門口,低下頭,不敢吭聲。
他牽著我走進他住的小房子,從桌斗里翻出一團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紅墨水一樣的東西,往我的臉上涂抹。我感到傷口又扎又疼,心里卻有一種異樣的溫暖。
“怎么弄破的?”他問。“上樹……摘桑葉。”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葉做啥用?”他似乎很感興趣。“喂蠶兒。”我也不怕了。
“噢!”他高興了,“喂蠶兒的同學多嗎?”“小明,拴牛……”我舉出幾個人來,“多咧!”
他高興了,笑瞇瞇的眼睛里,閃出活潑的好奇的光彩,“你們養蠶干什么?”
“給墨盒兒做墊子。”我話又多了,“把蠶兒放在一個空盒里,它就網出一片薄絲來了。”
“多有意思!”他高興了,“把大家的蠶養在一起,擱到我這里,課后咱們去摘桑葉,給同學們每人網一張絲片兒,鋪墨盒,你愿意嗎?”
“好哇!”我高興地從椅子上跳下來。
于是,他領著我們滿山溝跑,摘桑葉。有時候,他從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綠色液汁粘到褲子上,也不在乎。
三天之后,有兩三條蠶兒爬到竹籮沿兒上來,渾身金黃透亮,揚著頭,搖來擺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詩。它要網繭兒咧!
老師把一個大紙盒拆開,我們幫著剪成小片,又用針線串綴成一個個小方格,把已經停食的蠶兒提到方格里。
我們把它吐出的絲兒壓平;它再網,我們再壓,強迫它在紙格里網出一張薄薄的絲片來。老師和我們,沉浸在喜悅的期待中。
“我的墨盒里,就要鋪一張絲片兒了!”老師高興得像個小孩,“是我教的頭一班學生養蠶網下的絲片兒,多有意義!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見你們了。”
可沒過多久,老師卻被調走了。他說:“有人把我反映到上級那兒,說我把娃娃慣壞了!”
我于是想到村子里許多議論來。鄉村人看不慣這個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鬧,沒一點兒先生的架式嘛!失了體統嘛!他們居然不能容忍孩子喜歡的一位老師!
三十多年后的一個春天,我在縣教育系統獎勵優秀教師的大會上,意外地碰到了蔣老師。他的胸前掛著“三十年教齡”紀念章,金光給他布滿皺紋的臉上增添了光彩。
我從日記本里給他取出一張絲片來。
“你真的給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驚了。
哪能呢?我告訴他,在我中學畢業以后,回到鄉間,也在那個小學里教書。第一個春天,我就和我的學生一起養蠶兒,網一張絲片,鋪到墨盒里,無論走到天涯海角,我都帶著踏上社會的第一個春天的“情絲”。
老人把絲片接到手里,看著那一根一縷有條不紊的金黃的絲片,兩滴眼淚滴在上面了……(選自《讀者》2015年第20期,有刪改)
21.請根據下表對文章進行梳理,在空格處補充情節或“我”的心理感受。(3分)
情 節 |
老師自 報姓名 |
老師為 “我”治傷 |
老師了解 養蠶的事 |
師生養 蠶網絲 |
③ |
“我”的心 理感受 |
新奇 |
① |
高興 |
② |
難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