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頸聯“天鏡”是指月亮,“海樓”是指海市蜃樓般的奇景。詩句寫出了月下江水平靜,天上云彩變幻多姿的奇妙美景。
D. 尾聯由寫景轉入抒情。船已至楚,江入大荒,詩人卻將這長江水視為“故鄉水”,一路送自己遠行,言有盡而情無窮。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游虎丘小記
李流芳
虎丘
①,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傾城而往,
笙②歌笑語,填山沸林,終夜不絕。遂使丘壑化為酒場,穢雜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連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風亭月榭間,以紅粉笙歌一兩隊點綴,亦復不惡。然終不若山空人靜,獨往會心。
嘗秋夜與弱生坐釣月磯
③,昏黑無往來,時聞風鐸
④,及佛燈隱現林杪
⑤而已。又今年春中,與無際
⑥舍侄偕訪仲和于此。夜半月出無人,相與趺坐
⑦石臺,不復飲酒,亦不復談,以靜意對之,覺悠然欲與清景俱往也。
生平過虎丘才兩度,見虎丘本色耳。友人徐聲遠詩云:“獨有歲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注】①虎丘:蘇州名勝。②笙:一種樂器。③釣月磯;在虎丘山頂。磯,水邊突出的大石。④風鐸:懸于檐下的風鈴。⑤杪(miǎo):樹枝的細梢。⑥無際:人名。句中的“仲和”,亦人名。⑦趺(fū)坐:盤腿端坐。
9. 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3分)
①嘗秋夜與弱生坐釣月磯
②相與趺坐石臺
③真知言哉
10. 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 士女傾城而往 雜然而前陳者(《
醉翁亭記》)
B. 以紅粉笙歌一兩隊點綴 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C. 然終不若山空人靜 若有作好犯科及為忠善者(《
出師表》)
D. 以靜意對之 何陋之有(《陋室銘》)
11. 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大意。(3分)
笙歌笑語,填山沸林,終夜不絕。
12. 作者分別在“秋夜”“今年春中”“初十日”三次夜游虎丘,哪一次感受最好?好在哪里?請結合文段內容說說理由。(3分)
三、現代文閱讀(共30分)
(一)(12分)
華語網說明:網頁為TXT無格式文檔,僅供預覽,無doc試卷加點字,下劃線、表格等格式及內容。完整
2020年山東省淄博市中考語文試卷doc文檔及答案,請點此下載。
16. 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第⑪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17. 本文在語言表達方面有諸多特色值得品味,請根據提示,品讀下面詞句的表達之妙。(6分)
①提示:請任選一句,結合其句式特點思考。
A她舒舒服服地躺在搖籃里,我快快樂樂地在爐子前揮動鏟子。
B她全情投入、滿心陶醉地煮;我呢,氣定神閑地袖手旁觀。
②提示:成語的靈活使用,給文章增色不少。請從下面加點成語中任選一個品析。
A所以,女兒出世后,我吸取前兩回的教訓,“處心積慮”地要把廚藝傳授給她。
B為了增添生活情趣,孩子小時,我經常“胡說八道”地娛樂他們;現在,孩子大了,居然懂得以同樣的方式“投桃報李”!
18. 文章題目為“童話的滋味”,請結合全文寫出其豐富的意味。(5分)
19. 你認為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媽媽?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從兩個角度加以評析。(4分)
四、專題性學習(共6分)
20. 班級準備開展以“走進
《童年》,感悟成長”為主題名著閱讀活動。請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任務。
【評•書】
(1)請你結合對《童年》的理解,選出適用于這本書的一項評論( )(2分)
A.談保姆,談老師,談父親,談朋友,奇怪的是不談母親。
B.這本書在我成長過程中有很大的影響,書中濃郁的英雄主義、理想主義、獻身主義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成為我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支柱。
C.苦難的童年和辛酸的人間生活使他切身體會到底層人民的痛苦,殘酷的虐待和壓迫培養了他的反抗精神。
D.孩童時期,這部書只是讀來有趣,成為教師之后再去讀,才知道它對孩子想象力的培養是多么有益。
【識•人】
(2)《童年》中寫道:“小時候,我想象自己是一個蜂窩。各式各樣普通的粗人,全像蜜蜂似的把蜜——生活的知識和思想,送進蜂窩里。”書中就寫到了這樣的“普通的粗人”。請根據情景提示,概括寫出與“外祖母”“小茨岡”相對應的事件,以及這事件對阿廖沙產生的積極影響。(4分)
情景提示 |
人物 |
事件 |
影響 |
我(阿廖沙)往頭上披了一件笨重的短皮大衣,一雙腳伸進不知誰的靴子里,我趿趿拉拉地從過道里走到臺階上,一下就把我嚇呆了:外祖父、格里戈里、舅舅的叫聲和嗶嗶剝剝的爆炸聲,把耳朵都震聾了;外祖母的行動把我嚇壞了…… |
外祖母 |
① |
② |
“你知道吧,外祖父當時氣瘋了!你瞧瞧,”他(小茨岡)說著,把袖子卷起來,給我(阿廖沙)看那肘彎都是紅傷痕的光胳膊,“你瞧這腫的!本來還要厲害呢,現在好多了……” |
小茨岡 |
③ |
④ |
2/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