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最好的保護是成為日常所需。歷史文化的滋養,既在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歷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參與的日常生活之中。當博物館“打卡”日益成為公眾休閑娛樂的重要方式,當陜西剪紙、遂昌龍棕等非遺伴手禮受到顧客青睞,“活起來”的不僅是文化遺產,更有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的歷史記憶。
⑥在6月13日世界遺產日期間,多家網絡平臺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一邊是古老的文化遺產,一邊是新興的互聯網業態,非遺“觸網”啟示我們,文化遺產完全可以融入當代生活。而這也正是“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的題中應有之義。
(摘編自陳凌《讓文化遺產與生活相遇》)
14.下列對本文中心論點的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3分)
A.文化遺產曾有輝煌的過去,也應該有閃光的現在,還應走向充滿生機的未來。
B.人文勝跡滿載民族歷史,我們應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 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
C.文化遺產是歷史生活片段記憶,更是一個民族精神基因和民族精神的傳承載體。
D.激發文化遺產的內在生命力,使其融入當代生活,是文化遺產保護的最好方法。
15.下列各項中,不屬于第④段中“成功嘗試”的一項是(3分)
A.《我在故宮修文物》《如果國寶 會說話》等電視節目的熱播
B.某網絡傳播平臺設計并創作的“文物戲精大會”視頻的刷屏
C.貴州省國家級、省級、市級和縣級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頒布
D.眉山三蘇博物館開發宋詞折扇、東坡詩箋等文創產品的熱賣
16.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我國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歷史文脈、民族記憶和精神基因,是民族歷史豐碑。
B.如果縮小文化遺產與人們生活距離,就能有效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C.讓文化遺產走進生活,讓它親民有趣而不失厚重,這是文化遺產傳承的有效途徑。
D.多家網絡平臺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啟示我們,文化遺產完全可以融入當代生活。
(二)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7-19題。
材料一:
“云教育”是指基于云計算應用的教育平臺服務。集教學、管理、學習等于一體,它搭建了一個可供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學生以及家長分工協作的在線平臺,從而共同達成教學目標和育人任務。近年來,“云教育”受到國內外眾多教育界人士關注,此次疫情的發生讓“云教育”在我國得以大面積推廣。不可否認,在實踐過程中,“云教育”在新技術的運用、教學內容的設計、教育質量的保證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同時,“云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線下教育,傳統課堂仍具有無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當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逐漸恢復,相信有關“云教育”的探索不會也不應停滯。
(摘編自楊國營《云教育拓展未來教育想象空間》)
材料二:
………………
⑩我說:“你看——落了呢。”
⑪每次我這樣說完,父親都似乎不相信日頭已真的落山,他要把目光盯著西邊看上許久,待認定日頭確實落了,黃昏確實來了,把鏝頭狠命地往地上刨一下,翻起一大塊硬土之后,才最終把鏝頭丟下,將雙手卡在腰上向后用力仰仰,讓彎久的累腰響出幾下特別舒服的嘎巴嘎巴的聲音,再半旋身子,找一塊高凸出地面的坷垃仰躺上去,讓那坷垃正頂著他的腰骨。他一邊均勻地呼吸,一邊用手抓著那濕漉漉的碎土,將它們在手里捏成團兒,再揉成碎末兒,這樣反復幾下,再起身看看他翻過的土地,邁著勻稱的腳步,東西走走,南北行行,丈量一番。父親那滿是紅土的臉上,有了粲然的笑容。
⑫我問:“有多少地?”
⑬父親說:“種豆子夠咱們一家吃半年豆面,種紅薯得再挖一個窯洞。”
⑭然后,父親就挑起一擔我撿出來的料礓石,下山回家去。那料礓石雖然不似鵝卵石那么沉重,可畢竟也是石頭,挑起時父親是拄著鏝柄才站起來的。路.上我能看見他的汗一粒粒落在地上,把塵土砸出豆英窩似的小坑。
⑮到了家里,父親把那一擔料礓石放在山墻下邊,似乎是徹底用完了自己的氣力。隨著那兩筐落地的料礓石,他也把自己扔坐在料礓石堆上。如果黃昏不是太深,如果天氣不是太冷,他就坐在那兒不再起來,讓我姐姐們把飯碗端出去,直到吃完了夜飯,才會起身回屋。這個時候,我就懷疑回屋倒在床上的父親,明天是否還能起得床來。然而,來日一早,他又如前一日一樣,領著家人,天不亮就上山翻地去了。
⑯這樣過了三年,我們家的那塊土地徹底地被翻揀完了。家里山墻下堆的黃色的料礓石,足夠砌三間房的兩面山墻,我簡直不敢相信一塊地里會有這么多的料礓石,我也終于知道那塊比原來大了許多的自留地,其實都是從料礓石的縫中翻揀出來的。
⑰總之,那塊田地對幾歲的我來說,猶如一片廣場,平整、松軟,散發著香甜的土腥,就是我在田地里翻筋斗、打滾兒,也不會有一點堅硬劃破我的一絲皮兒。因此,我似乎懂得了一些勞作的意義,懂得了父親在這個世上生存的意義。
20.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寫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講述了父親帶領一家人改造自留地的故事,字里行間飽含作者對父親的敬佩和懷念。
B.文章塑造了一個高大偉岸的父親形象,并借此表達了對天下所有辛勒付出的父親的贊美。
C.文章的對話富有形象的表現力和情感的沖擊力。兩組對話雖簡單日常,讀來卻令人淚目。
D.文章開篇倒敘,引出對父親的回憶;中間敘述有詳有略;結尾收束全文,將文意引向深刻。
21.文章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概括。(3分)
22.聯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語句,回答括號內的問題。(6分)
(1)晴天時,那刺兒就似乎差一點鉤著了半空中的日頭:陰天時,那刺兒就實實在在鉤著了半空的游云。(本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3分)
(2)路上我能看見他的汗一粒粒落在地上,把塵土砸出豆英窩似的小坑。(“砸”字有怎樣的表達效果?(3分)
23.品讀文章結尾畫線的語句,結合全文,探究文中“勞作”和“父親在這個世上生存”有著怎樣的意義。(6分)
四、名著閱讀(6 分)
24.請在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作答。(6分)
(1)《駱駝祥子》一書中祥子最終走向毀滅的命運悲劇無疑會給人強烈的震撼。請結合具體事例分析造成他人生悲劇的自身原因。100字左右。
(2)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民族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艾青詩選》和《傅雷家書》都體現了這一主題。請在兩部作品中任選一部,結合作品內容分析是如何體現家國情懷的。要求:《艾青詩選》舉出具體篇目(不少于兩首);《傅雷家書》結合具體內容。100字左右。
五、寫作(60分)
25.下面是王維《山居秋暝》(節選),請將這首詩改寫為一段寫景抒情文字,200字左右。(10分)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26.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每一張迎接春天的笑臉,都藏著過去一年的努力和堅持。
以上這句話,讓你有何觸動或思考?請據此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要求:題目自擬,立意自定;不得套作,不得抄襲;不得透露個人和學校信息。
眉山市2021年初中學業水平暨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
語文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語言知識運用(20分)
1.A(3分)
[解析]B項,劫掠(lüè);C項,不折不撓(náo)遏制(è);D項,瑣屑(xiè);亙古(gèn);摻雜(chān)
2.C(3分)
華語網說明:網頁為TXT純文本文檔,如果你需要完整doc格式文檔,請點此進入下載頁。
6.答案示例:①回憶像夏天舒展的枝丫②回憶像冬天的片片雪花
評分意見:4分,每句2分。季節與示例相符2分,比喻恰當2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20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5分)
7.A(3分)
[解析]A項“屬以后事”中“屬”通“囑”,囑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中“屬”為“類”;B項兩個“患”為“擔憂,擔心”之意;C項兩個“悉”均為“全,都”之意;D項兩個“之”均為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意。
8.C(3分)
[解析]“必能安國”與“可自取”的主語應為“君”。
9.D(3分)
[解析]“提倡讀書”為無中生有。“苛刻”與文意不符。
10.(1)于是先主就去拜訪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見到(他》。
(2)對竭盡忠心,有益于世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獎賞他。
評分意見:6分,每句3分。第(1)句關鍵詞“詣”“凡”各1分,句子大意正確1分;第(2)句關鍵詞“盡”“雖”各1分,句子大意正確1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6分)
11.B(3分)
[解析]“憑將清淚灑江陽”抒發了詞人思人、思鄉、離別、宦游等復雜情感;“莽紅塵何處覓知音”抒發的是知音難覓的感嘆。
12.在送別之際,詞人頻頻勸酒,以解離愁;表達了詞人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也為下文酒后抒發感慨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