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四、(16分)
(一)(4分)
12.以動襯靜(對比)(1分) 清幽(寂靜)(1分)
13.一個“弄”字表現出佳人戲水時天真、可愛、喜悅的情態(1分);一個“碎”字把水珠四射,破碎落地的動態表現行十分生動(1分)。
譯文:窗外綠槐陰陰,高高的柳樹隨風輕動,蟬鳴聲戛然而止,和風將初夏的清涼吹入屋內.綠色的紗窗下,沉水香的淡淡芬芳隨風飄散;愜意的晝眠,忽而被落棋之聲驚醒。
雨后的小荷,隨清風翻轉.石榴花襯著濕潤的綠葉,愈見得紅麗如燃.美麗女子正在清池邊用盆舀水嬉耍,清澈的泉水濺起就像晶瑩的珍珠,一會兒破碎一會兒又圓。
(二)(12分)
14.(1)造:到、去(2)勞:犒勞、慰勞(3)相與:互相、共同(3分,每題1分)
15.C(1分)(C項: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A項:wèi給;wéi做,建造。B項:按照;憑借、依靠。D項:向;比)
16.(1)父老鄉親們很辛苦,為什么要到這里來呢?(2分,“良”、倒裝句式各1分)
(2)百姓厚待我的原因,是因為我不胡亂拿取百姓的東西。(3分,“所以”“以”“妄取”各1分)
17.①治縣有方 ②清正廉潔 ③關心百姓 ④平易近人(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
五、(21分)
(一)(12分)
18.①倭瓜隱藏于濃密肥大的葉子中,不易被發現;②倭瓜到處結果,滿地都是;③倭瓜悄悄生長,四處蔓延。(2分,每點1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
19.過渡句(1分),將文章由上文對瓜紐紐的描寫,轉到下文對春天三四月份倭瓜秧子的描寫,使文章自然貫通,融為一體(1分)。
20.①運用擬人(1分),活用“膽小”“現出原形”“慌不擇路”“滿地亂跑”等詞語,賦予了人的情態,描寫出了倭瓜豐收時滿地果實的景象,表達了作者的喜悅之情。(1分)
②示例一:運用比喻,將“倭瓜葉”比作“綠色的大手”,從色彩、形態方面表現了其旺盛的生命力。
示例二:運用疊詞“浩浩蕩蕩”“郁郁蔥蔥”(夸張),充分彰顯了倭瓜葉鋪天蓋地、繁盛的生長氣勢,極具張力。(2分。答出一點即可,手法1分,分析1分)
21.寫作思路:以時間為線索,用倒敘的手法將倭瓜的一生完整再現出來,依次展開,思路清晰。(2分)
表現手法:①從眼前的事物寫起,運用聯想和想象,虛實結合,使文章內涵豐富,韻味十足;
②將倭瓜人格化,賦予其人的特點,使倭瓜形象更加生動、可愛,突出了作者的喜愛之情。(2分,答出其中一條即可)
(二)(9分)
22.①引出下文對“水滴”及“水滴超硬”原因的說明(1分);②增強了科普文的趣味性,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1分)。
23.“目前的”從時間上進行限定(1分),說明現有技術手段還不能分解夸克,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1分)。
24.作比較(1分)、列數字(1分),運用具體數字進行比較,更加突出“四夸克組合”與“五夸克組合”的物質堅硬無比(1分)。
25.因為“水滴”是由“四夸克組合”“五夸克組合”或更多夸克復合粒子材料制成(1分),而其硬度由多夸克復合粒子的特殊性質決定(1分),只有先弄清楚這些問題,才能解釋“水滴超硬”的原因。
第三部分 作文(50分)
六、(50分)
作文評分標準。(按以下標準分項考量,綜合賦分)
1.不足100字,不超過8分;不足200字,10—15分;不足300字,16—20分;不足400字,不超過30分;不足500字,不超過40分;不足600字但超過500字,每缺50字從得分扣1分。
2.無標題或不按要求擬題扣2分。
3.每錯一字,扣1分,重復者不計,最高扣3分。
4.全篇抄襲,10分以下;抄襲一半,20分以下。
【分析】【審題立意】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命題.材料中反復出現的詞語是“順風”和“逆風”.這就給我們帶來提示:“順風”相當于生活中的“順境”,即生活中的自由、幸福、快樂等,而“逆風”相當于生活中的“逆境”,即生活中的困難、挫折等。人們往往在順境中過得安逸自然,在逆境中總是要退縮、躲避.這給我們帶來警示,告訴我們如何熱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才能取得成功。因此,本題目大致可理解為人生難免會遇到順風和逆風的時候,但是不管處于哪個階段,都要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不能因為處于逆境而自暴自棄,也不能在順境中忘記自己的目標。
【構思選材】如果寫成記敘文,我們可以敘述自己面對生活中“順風”或“逆境”的經歷及自己的態度.如果寫成議論文,我們可以圍繞”無論生活中遇到“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都要以一顆平常的心面對它。
華-語-網說明:網頁無法完美展現word試卷加點字、下劃線、圖片、表格等內容及格式,如果你需要完整doc試卷及答案,請點此下載。
【寫法指導】如果寫成記敘文,注意運用細節描寫刻畫鮮明的人物形象;如果寫成議論文,注意多種論證方法的綜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