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這是很感人的事件。李建華老師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表現了人性的高貴和美好。但是,在媒體報道這件事后,卻出現了爭議。有不少人認為,對于這樣的歹徒,根本不需要同情和幫助,
⑦一個網友在網上的留言是:“假如我碰到這樣的歹徒,我要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吃了他的肉,砸了他的骨,吸了他的髓!”這種極其殘暴的心態,使我毛骨悚然。從不在網上留言的我,忍不住留了一句話:“你更像歹徒啊!”
⑧孔子做了魯國大司寇,攝行相事,堅決推行“墮三都”a】,他的學生子路被魯國執政季桓子任命為家臣,負責具體執行、可以說,墮三都的成敗,關乎孔子在魯國的政治生命。但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孔子的另一個學生公伯察,竟然對季氏說子路的壞話,導致子路丟了職務,對墮三都的失敗,以及孔子最終離魯出走都負有相當大的責任。
⑨這樣一個學生,后人把他稱之為“圣門蟊腰”,意思是孔子門下的害蟲。當時,魯國一個叫子服景伯的大夫對孔子說:“你的這個學生實在太不像話了,如果你允許的話,我有力量殺了他,讓他暴尸大街。”
⑩孔子說:“如果我的道能夠行得通, 那是命;如果我的道行不通,那也是命。公伯寮能把我的命怎么樣呢?”(《論語。憲問》)孔子斷然拒絕子服景伯的殺人建議。
公伯察不好。但是,假如我們用殺掉他的方法來對待這樣的人,我們就更不好了。用極端的手段來清除異已,還有比這更壞的行為和更壞的人嗎?
因為什么孔子不贊成人們用極端的方式來履行道德?為什么孔子反對用極端的手段來實現正義、維護道德?因為一切極端手段必定隱含對某種價值的破壞。而且,極端手段所蘊含的破壞性,往往指向更原始、更基本的價值。
正義是有邊界的。
(選自《讀者》2018年09期)
注:墮三都:指春秋時期魯國孔子執政,毀壞三桓(魯國公族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私邑的事件。墮(huī),同“隳”,毀壞。16.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全文是怎樣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證的?(3分)
17.文章第⑦段,作者認為網友“更像歹徒”,這是為什么?請結合全文分析。(3分)
18.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2分)
A.對不仁的人,恨得太過分,就是禍亂。因為天下的禍亂就是由絕對道德主義者惹出來的。
B.李建華老師在特殊的時刻撥打電話救歹徒,雖然表現了人性的高貴和美好,但是也縱 容了壞人。
C.孔子學生公伯寮對季氏進讒言的行徑遭到當時人們及后人的睡棄,以至有人意欲殺之 而后快。
D.孔子拒絕子服景伯殺公伯寮,他認為“道” 能否行得通,取決于“命”,這完全是宿命論思想的體現。
(四)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題。(15分)
春天憶故人
高紅十
①春天,第一茬花趕在葉子前撲天搶地地開開;河邊柳條搖頭晃腦得意地綠;遠看有近卻無的草坪草,白天黑夜加
班長,飛快地長得遠看近著一樣樣綠了。
②從遍地毛毛蟲,到綠葉滿枝頭,楊樹終究成了揚臉可見像模像樣的樹,也就眼一閉再睜
開的時間。
③春季前半季有點慌慌張張,語無倫次,到清明就慢下來了。“清明時節雨紛紛”,雖說雨水不一定清,視線不一定明,但節氣這輛吱啊吱啊哼叫的老車畢竟抵達“清明”這重要一站。
④那天聽廣播,正播《我與地壇》,不能不想起文章的作者,走了六七年的史鐵生。我和他同在黃土地插隊,我延長,他延川,兩縣挨著,插隊時并不認識。文學新時期初起,我在陜西人民出版社編輯文學期刊《綠原》,通過友人介紹,向史鐵生約稿。他給我寫街道福利小廠的短篇小說《午餐半小時》,似乎沒用,也約了趙振開(北島)的中篇小說《波動》,和前蘇聯小說《第四十一》,似乎也沒用.....,過去快四十年。
⑤我去過他在癱和宮也就是地壇附近的家,見過他父親和妹妹。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我上第七期文學講習所(魯迅文學院前身),一人到他家來過,和同學一起來過。不知坐在輪椅上的史鐵生控制哪個機關,院門應聲打開,客人得以進了院門又進了房門�!段业倪b遠的清平灣》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除了清新的陜北風光,文字表達也十分別致,想哪寫哪,散文式的,隨意,放得開又收得攏。我問他,怎么這樣寫?學誰?他有點不好意思,說,魯迅。
⑥后來,和陶正一起上史鐵生新搬的家,請他參加一家公司準備拍攝的講述插隊生活的電視劇,電視劇故事除了土插隊,還要延伸至出國洋插隊。我們很有誠意地和史鐵生一道,輪椅出門,輪椅上出租,輪椅下出租,輪椅進樓上電梯直至“走”到談事的房間....結果是未遂,關于電視劇的理解雙方差得有點遠。
⑦再后來,有了今文壇驚艷的《我與地壇》。他說,在出入地壇十五年后寫下此文�?梢娝鋈氲貕牡谝荒曛恋谠S多年,一定沒為文體事先設計,沒有想到是寫一篇小散文還是大散文,是文化散文,還是爭取獲獎的散文,或者不吝文體又像寫小說(寫園子里一對老夫婦和一位練習唱歌的年輕人那章),史鐵生只是把心中想寫特別想寫的生末凈旦丑獅子老虎狗山水林田路……一一鋪陳紙筆。
⑧文章寫了對母親的愧疚,又豈止是愧疚?寫了對生與死的理解,特別悟到死是遲早的事,著什么急一令人頓悟;特別精彩的是園中四季與林林總總的對應,與一天之光景對應,與樂器的對應,與聲響的對應,與園中景觀的對應,與心緒的對應,與藝術形式對應,與夢的對應.....有些對應可能在史鐵生出入地壇時就有了,像春草冒芽,像風吹過幾片葉脈好看的落葉那時就有了文章的碎片。要不是覺得結構、段落排序、語言風格基本成熟可以動筆,還會有什么對應四季的奇思妙想源源不斷無限鋪排開來。
3/4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