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文中作者圍繞“米粽”回憶里那幾件往事?(3分)
18.本文的語言富有表現力,請你聯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第⑤段劃線句子。(3分)
咕咕嘟嘟,粽子在鍋里快樂唱歌。
19.讀完全文說說你對文章第⑩段劃線句“讓人止不住要落淚”這句話的理解。(3分)
20.請結合全文的語句分析母親的性格特點。(3分)
(四)閱讀下面短文,完成21—24題(共11 分)
培養自己的“靜能量”
①云南省勐�?h的賀開茶山上,有幾個做茶的人。茶山聽起來很美好,待起來可不好受:遠離了都市的繁華,朋友圈就那么幾個人,洗個澡、看個電影、吃頓料理都不太方便。雖說是為了創業怎么得待得��?有個做茶的年輕人楊景潤這樣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26歲的崔亞蕾說得更簡單:靜下來就好了。
②靜,就是潛下心來,保持安靜。有些年輕人缺乏安靜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頻率、快節奏的生活,一靜下來就不習慣,覺得無聊。譬如酒和茶,他們更愛酒的熱烈刺激,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還沒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計劃,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這山看著那山高”,職業規劃變了又變,跳槽成了家常便飯。有些年輕人想當然以為動比靜好,外向者一定比內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參加酒場聚會,鉆研“成功學”,尋找成功的“終南捷徑”,希望一蹴而就。
③靜的好處很多�!洞髮W》里說“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諸葛亮告誡過我們:“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顯然,安靜也是一種“能量”,甚至是一種很強大的“能量”。為了讓自己安靜下來,曾國藩給自己定了“靜坐”的“日課”:每天不管在家還是外出,總要獨坐兩小時。
④安靜是一種能量,安靜的人更自省,做事更專注,收獲也會更大。云南省保山原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帶領林場職工綠化荒山,20年造林5萬多畝。來訪的記者問他,那么艱苦怎么待得��?老書記笑答,山上鳥語花香,清風陣陣,也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應該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長的精神考驗,并把它轉化為郁郁蔥蔥的“精神綠洲”吧。
⑤培養“靜能量”要學會追求安靜。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安靜并非召之即來,要想靜下來,須下一番修煉功夫。讓自己“靜下來”的法子挺多,古人說“唯讀書可以變化氣質”,讀讀書,釣釣魚,下下棋,練練書法,只要有心,無論哪種,久久為功行成習慣,心沉下去“靜”的境界就升上來了!
⑥培養“靜能量”,還要學會享受安靜,于安靜中汲取養分。當你煩躁不安、百般無聊時不妨靜下來,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適合做什么;當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時,不妨靜下來,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養“靜能量”,當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遠的地方“修行”,只要心無旁騖,處處可以歷練,“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培養“靜能量”,也不是搞得暮氣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陽,自然是朝氣蓬勃的。不過,于艷陽天里多一縷清風,想必不無裨益。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2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22.第③段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有何作用?(3分)
23.請為第④段補充一個事實論據。(3分)
24.請結合文章內容聯系實際,談談如何培養自己的“靜能量”。(3分)
三、寫作(50分)
我們生活中可能遇到難忘的經歷,有時因為某種原因而改變了當初的想法或做法。有時不再猶豫,積極爭��;不在膽怯,大膽面對;不在放棄,咬牙堅持;不在沉淪,奮力拼搏……
25.請以“我不再________”為題目,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將題目補充完整;
②文體自選;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現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參考答案
一、積累與運用(25分)
1.B 2.C 3.C 4.D 5.A 6.B
7.(共6分,每小題1分,有錯別字不得分)
(1)似曾相識燕歸來
(2)夜闌臥聽風吹雨
(3)只恐雙溪舴艋舟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華語網說明:網頁文檔無法完美展現doc文檔內容及格式,如果你需要完整格式doc文檔及答案,請點此下載。
22.(3分)道理論證和舉例論證;引用《大學》的內容,諸葛亮的告誡,曾國藩的事例,論證了“靜的好處很多”的觀點,從而進一步論證了文章的中心論點。
23.(3分)示例:聞一多潛心研究,目不窺園,寫出了《唐詩雜論》;司馬遷遭受宮刑,依然靜下心來完成《史記》
24.(3分)示例:讀了此文,我認識到安靜做人的好處,為培養自己的“靜能量”,我認為自己可以學習書法,讓自己浮躁的心安靜下來;在學習中盡自己的能力去學習,不過分爭奪名利,只求無愧于心,沉醉于自己的學習樂趣中。
三、作文(50分)
25.評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