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你探尋斑瀾的世界;閱讀,
▲ ,
▲ ;閱讀,為你點亮一盞明燈,指引你邁向輝煌的未來。
(1)稂據拼音寫出漢字。(2分)
(2)畫波浪線的句子各有一個錯別字,請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
(3)在橫線處續寫句子,使之與前后句構成一組排比。(2分)
(4)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假如明年的世界讀書日主題是“閱讀關乎文明素養”,請你擬一條宣傳標語。(1分)
6.名著閱讀簡答題(7分)
(1)《小王子》這本給成人看的兒童書蘊含著豐富的象征意義,這些象征看上去既明確又隱晦,因此也就格外的美。請寫出小王子、狐貍、玫瑰這三個形象的象征意義。(3分)
(2)金圣嘆評點《
水滸傳》中林沖這個人物時說他是個“狠角色”,也有人認為林沖“忍”字當頭,性格懦弱。請結合兩處故事情節說說林沖性格中懦弱和忍讓的表現。(4分)
二、閱讀·理解(60分)
(一)詩歌鑒賞
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完成7-8題。(6分)
重登云臺山
【清】陶澍①
又踏金牛頂
②上行,海風飛舄
③上蓬瀛。
蛟龍瀑外晴猶掛,雞犬云中夜有聲。
為訪仙人
④尋舊榻,喜偕詞客證初盟。
長松迓
⑤路三年別,卻笑公髯雪已盈。
【注釋】①陶澍,清朝道光年間官至兩江總督,兼管鹽政。數次親臨海州督辦海運,整理淮北鹽務。②金牛頂在云臺山前頂(清風頂)之后,俗稱后頂。頂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傳有金、牛二師修道于此。③飛舄(xì);會飛的仙鞋。④仙人:指三元宮山僧。⑤迓(yà):迎接。
7.這首七言律詩的頷聯描寫了怎樣的畫面?(2分)
8.全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4分)
(二)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15分)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本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節選自《
出師表》)
【乙】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毎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宦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節選自《
三國志·諸葛亮傳》,有刪改)
9.解釋下面加點的詞。(4分)
(1)躬耕于南陽 (2)先主器之
(3)先主遂詣亮 (4)孤不度德量力
10.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2分)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1l.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6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2)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12.甲乙兩文都寫到了“三顧茅廬”這一史實,諸葛亮為何要在“三顧”“三往”后才見劉備?(3分)
(三)名著閱讀
閱讀《
昆蟲記》節選,完成13-16題。(11分)
①蟬是非常喜歡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帶冇一種像鈸一樣的樂器。它還不滿足,還要在胸部安置一種響板,以增加聲音的強度。因為有這種巨大的響板,使得生命器官都無處安置,只得把它們壓緊到身體最小的角落里。當然了,要熱心委身于音樂,那么只有縮小內部的器官,來安置樂器了。
②但是不幸得很,它這樣喜歡的音樂,對于別人,卻完全不能引起興趣。就是我也還沒有發現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實明顯,這個意見是錯誤的。
③蟬與我比鄰相守,到現在已有十五年了,每個夏天差不多有兩個月之久,它們總不離我的視線,而歌聲也不離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見它們在梧桐樹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侶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樹皮里,動也不動地狂飲,夕陽西下,它們就沿著樹枝用慢而且穩的腳步,尋找溫暖的地方。無論在飲水或行動時,它們從未停止過歌唱。
④所以這樣看起來,它們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會費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們吧!
⑤其實,照我想,便是蟬自己也聽不見所唱的歌曲。不過是想用這種強硬的方法,強迫他人去聽而已。
⑥它有非常清晰的視覺,只要看到有誰跑來,它會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飛去。然而喧嘩卻不足以驚擾它。你盡管站在它的背后講話,吹哨子、拍手、撞石子,這鎮靜的蟬卻仍然繼續發聲,好像沒事兒人一樣。
⑦有一回,我借來兩支鄉下人辦喜事用的土銃,里面裝滿火藥,將它放在門外的梧桐樹下我們很小心地把窗打開,以防玻璃被震破。
2/5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