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自己不熟悉操作,讓對方指導自己完成手續。
9.在經過路口時,一輛小車為了避讓突然跑出來的學生,只能沖出馬路并造成了嚴重的交通事故。這個案例告訴我們( )(3分)
A.只要無車輛通行,即使是紅燈,也可以通過。
B.無斑馬線的路口,想怎么過就怎么過。
C.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時走斑馬線。
D.車輛會禮讓行人,過馬路時可以不用看兩邊車輛行駛情況。
10.禁毒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對于中學生而言,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3分)
①在娛樂場所或在外游玩時,接受陌生人遞過來的香煙、食品或飲料
②積極向周圍的同學和朋友宣傳禁毒知識
③好奇,追求刺激,體驗一下吸毒的感覺
④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進入的場所,慎交友
⑤遇到挫折和煩惱,同教師或家長傾訴交流,尋求長輩們的幫助,及時化解心中矛盾
⑥礙于面子,嘗試朋友們遞過來的一些粉末、片劑或者類似香煙的東西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⑤
二、閱讀與鑒賞(56分)
(一)(17分)
華語網說明:網頁內容為TXT文檔,無doc試卷內容及格式(加點字、下劃線、圖表、表格等),
如果你需要完整doc試卷請點此下載。
材料四:
近年來,一些地方通過創新學習與實踐模式、廣泛搭建宣傳平臺,讓傳統手藝與民眾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非遺文化真正“活”起來。盡管如此,非遺傳承和保護工作中也存在著不少問題。譬如,非遺保護的環境不夠優越,氛圍不夠濃厚,保護的方式缺乏創新,資源得不到合理利用等。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核心在于傳承,而想要讓更多的人積極參與非遺傳承,就要從青少年抓起,讓非遺進校園、進教材,開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課程,還應采取其他切實可行的措施,以保證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智力成果得到保存、傳承和發展。
(摘編自《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互聯網)
18.下列對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通知》要求全面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利用要正確處理歷史與當代、傳統與創新等關系。
B.影像記錄是保護非遺的重要手段,影視記錄的創作為非遺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C.我們能夠在非遺紀錄片中了解古老技藝的前世今生,領略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D.非遺傳承和保護工作中還存在非遺保護的環境不夠優越、氛圍不夠濃厚等問題。
19.分析材料二,寫出三條有意義的結論。(3分)
20.結合以上材料,你認為怎樣才能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落到實處。(4分)
(四)(10分)
茅閣記
元結[唐代]
己巳中,平昌孟公鎮湖南,將二歲矣。以威惠理戎旅
①,以簡易肅州縣,刑政
②之下,則無撓人。故居方多閑,時與
③賓客,嘗欲因高引望,以抒遠懷。偶愛古木數株,垂覆城下,遂作茅閣,蔭其清陰。長風寥寥,入我軒楹,扇和爽氣
④,滿于閣中。世傳衡陽,暑濕郁
⑤蒸,休息于此,何為不然?今天下之人,正苦大熱,誰似茅閣,陰而庥
⑥之?於戲!賢人君子為蒼生之庥蔭,不如是耶?諸公詠歌以美之,俾
⑦茅閣之什
⑧,得系嗣
⑨于《風》《雅》者矣。
(選自《文苑英華》)
【注】①戎旅:軍旅,兵事。②刑政:刑法政令。③與:結交。④扇和爽氣:像扇子扇出的和爽之風。⑤郁:積聚,郁積。⑥庥(xiū):庇護。⑦俾:使。⑧什:書篇。⑨嗣:繼承,接續。
21.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項是( )(3分)
A.故居方多閑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師表》)
B.嘗欲因高引望 熊掌,亦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
C.垂覆城下 箬篷覆之(《核舟記》)
D.何為不然 公欣然曰(《詠雪》)
2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平昌孟公鎮湖南,將二歲矣。
②今天下之人,正苦大熱。
23.結合文本,分析茅閣與賢人君子有何相似之處。(3分)
(五)(7分)
游溪
韋應物
①
野水煙鶴唳,楚天云雨空。
玩舟清景晚,垂釣綠蒲中。
落花飄旅衣,歸流澹
②清風。
緣源
③不可極,遠樹但青蔥。
【注】①韋應物:唐代詩人,著名山水田園詩人。②澹:水波蕩漾。③源:水流始出的地方。
2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本詩清新淡雅,以“游”統攝全篇,用生動的語言描寫劃舟游溪的所見之景。
B.頷聯“綠蒲垂釣”,趣味盎然,突出了詩人悠然自得、怡然自樂的閑適之情。
C.頸聯一“飄”一“澹”用詞精妙,從視覺的角度寫出了落花與流水的靜態美。
D.尾聯是全詩的點睛之筆,意味深遠,富有哲理,表達了一種豁達的人生境界。
25.“詩中有畫”是本詩的特點,請賞析首聯描繪的畫面。(4分)
2/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