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編自宋運來、徐友風主編的《中國作業的革命》,有改動)
7.結合上述材料,說說過重的作業負擔有什么危害。
8.根據上面兩則材料的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學校要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三至六年級學生校內要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剩余作業的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
B.學生在必要的課業學習之外,應積極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開展適宜的體育鍛煉,即使不能完成書面作業,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C.老師的工作負擔過重是學生作業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老師工作強度大,甚至周末都沒有休息時間,不得不把作業督促的任務推給家長。
D.教育是雙向的,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教師當順應教育發展現狀,家長的責任,則是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導他們合理使用電子產品。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人的體味是怎么來的
趙天
①家在農村的朋友一定不會對小雞小鴨破殼而出的場景陌生,它們在嘰嘰喳喳墜地時,往往會追隨在世間第一個看到的物體,無論這個物體是不是它們親媽,甚至不管是否跟它們一個物種,它們都會將其當成自己的媽媽去依戀,這在生物學上被稱為“烙印現象”。
②人類也有烙印現象,只不過小朋友呱呱墜地時認媽媽靠的不是看,而是聞。
原來,人類胎兒在媽媽肚子里時,雖然視力和聽力還未發育,卻能聞到媽媽的氣味。懷胎十月后,胎兒聞到的食物氣味和母親身上的氣味會構成母親在胎兒頭腦中的整體印象,所以當寶寶們降臨人間時,帶著早已印刻在記憶中的氣味印記,能夠準確將自己媽媽和其他人區分開來,絕對不可能像小雞、小鴨那樣第一眼看到誰誰就是媽……這就是為什么有的小孩只讓自己媽媽抱,別人一抱他們就哇哇大哭的原因。
③母親的氣味讓嬰兒覺得熟悉親近,同樣,新生兒身上濃濃的“奶香”也常常吸引人們去親近他們。研究表明,新生兒的氣味能激活人們大腦中的獎賞回路,靠近新生兒,大腦就會產生更多的多巴胺,讓人們感到愉悅。這種氣味也吸引著大人心甘情愿地照顧他們。但新生兒發出的讓人愉悅的氣味在他們大約6周大的時候就逐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獨特的個人體味慢慢形成。
④科學家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味道,并且是獨一無二的,甚至連長得非常相似的雙胞胎也擁有獨特的氣味。
⑤那么,人的體味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呢?
⑥研究表明,每個人的體味主要來自汗液,而汗液之所以能形成獨特的體味,與基因有關,更與生活在人們身上的微生物有關。
⑦首先每個人的汗液多寡,主要由基因決定。
⑧在我們的印象中,與亞洲人相比,歐洲人和非洲人通常長得更高大粗獷,身上體味也更濃。為什么亞洲人的體味不那么重呢?原來,大約70%亞洲人的16號染色體上的ABCC11基因發生了突變,使得汗腺的分泌減少。
說明:html頁面內容及格式不完整,如果你需要完整doc格式文檔及答案,請點此進入下載頁面。
(1)后半夜,爸爸突然驚醒,往下鋪一看,沒人!
(2)跑車的過程中,爸爸稍稍抬抬肩,他就繞到身后,又捏又捶。
14.作者為何要詳細交代警察憑孩子提供的線索找到爸爸的過程?
15.從“父親”的角度,談談你對“要說愛,他得到的愛不算多,但那愛有效”這句話的理解。
16.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文中加點的“好孩子”的含義。
【答案】13.(1)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關心和看到兒子不在下鋪后的驚慌著急。
(2)“稍稍”是稍微的意思,表現了兒子對父親的體貼照顧,懂得關心人。
14.運用插敘,解釋了爸爸找到孩子的原因,表現了孩子的智力其實不算差。引出后文我們從父親的口中得知孩子的一些狀況的情節。
15.他三歲時,父母離異,爺爺去世,爸爸外出打工,跟著爸爸一起跑車,他得到的愛實在不算多。但他擁有奶奶和爸爸的關愛。警察幫助他找到父親,這是社會的關愛。這些愛讓他能像健全的孩子一樣成長,是“有效的愛”。
16.他的智力不算差,懂得關心人,懂得感情,會籌劃未來,所以說他是一個好孩子。生活中常有一些身體殘疾的孩子,雖然他們的身體有殘疾,卻有著不凡的智力、發達的情商,他們和那些身體健全的孩子一樣,都是“好孩子”。
六、詩歌鑒賞
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17.頸聯中的“芳草萋萋”寫出了“芳草”_____________的特點。
18.詩歌前兩聯有實寫,有虛寫,請對此作簡要賞析。
七、課內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不蔓不枝/青樹翠蔓 B.香遠益清/自以為大有所益
C.予謂菊/秦王謂唐雎曰 D.宜乎眾矣/誠宜開張圣聽
20.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節奏。(只畫一處)
晉 陶 淵 明 獨 愛 菊
2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22.你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中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3.依據上文,談談“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人格的現實意義。
八、課外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