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語 文
(試題卷)
注意事項:
1.你拿到的試卷滿分為150分,(其中卷面分占5分),考試時間為150分鐘。
2.試卷包括“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試題卷”共4頁,“答題卷”共6頁。
3.請務必在“答題卷”上答題,在“試題卷”上答題是無效的。
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題卷”和“答題卷”一并交回。
華語網說明:網頁文檔僅供預覽,請點此下載精校Doc文檔及答案(下載頁還有近10年中考語文試卷)
一、語文積累與運用(35分)
1. 默寫。
(1)閱讀中國古代詩文,常見“天下”二字。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們讀出了杜甫心系蒼生的濟世情懷;從《岳陽樓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們讀出了范仲淹的開闊胸襟和崇高境界;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們讀出了辛棄疾收復失地、建功立業的壯志豪情。
(2)中國古代詩歌常常追求含蓄雋永的表達效果,如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寫了友人離開后詩人的深情凝望,寓情于景,言有盡而意無窮。
2. 請運用積累的知識,完成各題。
【甲】
它以難zhē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樹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帶著狂歌奔向它去
當它來時,我聽見
冬蟄的蟲蛹轉動于地下
群眾在曠場上高聲說話
城市從遠方
用電力與鋼鐵召喚它
(節選自《艾青詩選·太陽》) |
【乙】
黑夜收斂起她那神秘的帷幔
群星倦了,一顆顆地散去……
黎明——這時間的新嫁娘啊
乘上有金色輪子的車輛
從天的那邊到來……
我們的世界為了迎接她,
已在東方張掛了萬丈的shǔ光……
(節選自《艾青詩選·吹號者》) |
【丙】
光給我們以智慧
光給我們以想象
光給我們以熱情
創造出不朽的形象
(節選自《艾青詩選·光的贊歌》) |
(1)給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zhē( )掩 召( )喚 散( )去 shǔ( )光
(2)下列對詩句朗讀節奏的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使高樹/繁枝向它/舞蹈 B. 群眾/在曠場上/高聲說話
C. 黑夜/收斂起/她那神秘的帷幔 D. 乘上/有金色輪子的/車輛
(3)【甲】【乙】【丙】三則材料中,沒有體現出艾青“詩中有畫”創作特點的一則是_________。
(4)“太陽”是艾青詩歌中的主要意象之一,請結合《艾青詩選》全書,概括這一意象的特點。
3. 班級開展以“走近新科技,暢想新生活”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完成以下任務。
(1)班級發布活動通知,正文如下:
為豐富科學教育內容,了解新科技知識,感受新科技魅力,我班擬組織全體同學去市科技館參觀學習。請于4月26日下午3點在學校南大門集合。
小宇同學因請假在家,不了解通知的內容,你覺得其中哪三個重要信息需要轉告她?
(2)在科技館里,同學們參觀了航空航天廳、低碳新能源廳和人工智能廳。小華同學為三個展廳各寫了一則宣傳語(見下表),請你在表中填寫與宣傳語對應的展廳名。
宣傳語 |
智慧賦能 遇見未來 |
長空逐日 九天攬月 |
青山綠水 風光無限 |
展廳名 |
|
|
|
(3)在人工智能廳,講解員與同學們就“科技改變生活”的話題展開交流。請你根據情境將對話內容補充完整。
講解員:同學們好,歡迎來到人工智能廳。人工智能主要是指用計算機模擬類似于人類的某些智能活動,它已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 ①___________?
同學甲:掃地機器人能自動清掃垃圾。
同學乙:智能語音導航、可以幫人精準識路。
同學丙:還有人臉識別!讓身份驗證更便捷。
講解員:說得好!同學們,人工智能的時代已經到來,你們將大有作為��!
同學�。孩赺___________?
講解員:同學們應該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時代,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4)活動結束后,有位同學寫了如下一段總結文字。其中有一些錯誤,請你幫他修改。
【甲】
在這次參觀學習活動中讓我們受益匪淺,大大激發了我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科技讓我們大開眼界,也讓我們對未來充滿期待。【乙】
吾輩少年,應樹立起“科技強國,必定有我。”的堅定信念,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①【甲】處畫線句有語病,請修改。
②【乙】處畫線句有一處
標點使用不當,請修改。
二、閱讀(55分)
[一](2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山中的小草
郭震海
①或許和年齡有關吧,我越來越喜歡回到鄉村,望一望那巍峨的山峰,看一看那溝溝梁梁中錯落的農舍,摸一摸身邊的一草一木,疲憊頓消,心生愉悅。
②太行山是雄偉的,也是溫柔的,如一位歷經滄桑的母親,包容萬物。一片片白楊林、柳樹林、松柏林交織在一起,還有林中高高低低的灌木叢,以及低矮的小草,都生長在大山的懷抱里。大山無聲,默默地哺育著草木;草木無言,靜靜地供養著山里的動物。
③每當走在山中,我總喜歡俯下身子,去觀察一株株小草。任微風從耳邊吹過,小鳥在頭頂歡唱。草木香混合著泥土的芳香,吸幾口,如飲佳釀。
④在太行山里,每一株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山里的孩子從小就進山識草木。在孩子眼里,草木是伙伴。在大人眼里,草木是寶貝,可以作為餐桌上的美食、家畜的飼料,更可成為醫治疾患的“救命草”——它們不僅為蒼山披綠,也曾在漫長的歲月里救過山里人的命。山里人代代相傳,口口相授,對各種草木的習性和作用如數家珍。
⑤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就跟在父親身后上山采中草藥。我最先認識的是黃芩,我喜歡它的向陽而生。除了喜歡陽坡外,黃芩似乎不再擇地,荒石縫隙,道路旁邊,只要有一點泥土就能生長。根莖深埋泥土,春天生出新芽,細小的軀干慢慢抽出。農人們懂得,此時的黃芩格外嬌嫩,走過之時腳步會變得緩而輕,生怕把它踩疼。到了七八月份,它細長的軀干會高高上揚,如柳葉般的葉子在軀干兩邊展開,頂端開出紫色的小花,隨風搖曳,很是漂亮。黃芩的根能入藥,味道很苦,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山里人在挖黃芩的時候很講究,比如發現成片的黃芩,會選一些年長的挖走,留下年幼的繼續生長。
⑥
小柴胡似乎有點調皮,喜歡往灌木叢里鉆,仿佛在和農人捉迷藏。不過它散發出的特殊香氣總會暴露它的存在。這種植物在春天里很容易被發現,因為上一年的枯枝還未腐朽,懂它的人一眼就可認出。不過太行山里的農人不會在春天挖小柴胡,那樣會遭到鄉親們的數落。小柴胡的葉子同樣細長、秀麗,春生夏長,開出的小黃花香氣四溢。小柴胡的根細長,多用于治療感冒發熱等。山里人偶感風寒,抓一把小柴胡,再配幾根大蔥的根,熬水喝,晚上出一身透汗,第二天便又精神煥發。
⑦益母草的性格則比較外向,田埂旁,小路邊,它總喜歡與灌木比高低,長得很是旺盛。仿佛春來它先知,嫩小的新葉迎春破土,生長很快。進入夏季,遠遠望去,挺拔的個頭開滿了粉紅色的小花�;ㄩ_兩三天后,就是采收最好的時候。選一個晴朗的天氣,用鐮刀齊地割下地上部分,留下的根來年又會旺長。采回后,稍作晾曬,清洗干凈,母親會將益母草分段,然后在一口大砂鍋里熬,邊熬邊攪拌。最后過濾掉枝葉,再接著熬,直到熬成膏狀,放入罐里,待入藥用。
⑧每一次回鄉,我總會走進山里,去看看這些草木,就像是去拜訪一個個交情甚厚的老友。初春的風在蒼茫的群山中、空曠的原野上奔跑,蘇醒的小溪一路邁著輕盈的腳步邊走邊唱。背陰處偶有殘雪待融,雪面上有山雞、野兔走過,爪印如盛開的花朵。沉睡了一個冬天的老桃樹、大柳樹,枝條上已有新芽冒尖,讓人驚喜。此時大地之下,成群結隊的小草聞風而動,枯枝敗葉中孕育著新生。陽坡上的黃芩,灌木叢中的小柴胡,田埂邊的益母草,點點嫩芽已經在解凍的泥土中萌生。我輕聲喚著它們的名字,微風中,它們紛紛點頭應答……
(選自《人民日報》2024年3月22日,有改動)
4. 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第④段中“每一株草都有自己的名字”,表現出太行山區的人們對家鄉的小草非常熟悉。
B. 第⑤段中“只要有一點泥土就能生長”,突出了黃芩生命力頑強,對生存環境別無他求。
C. 第⑦段寫益母草從采收到制成膏狀的過程時,用了割、晾曬、清洗、熬等動詞,準確精練。
D. 第⑧段的景物描寫,有靜態有動態,有視覺有聽覺,展現了大山初春時節的勃勃生機。
5. 作者說“太行山是雄偉的,也是溫柔的”,如何理解這里的“雄偉”“溫柔”?
6. 請從
修辭方法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
小柴胡似乎有點調皮,喜歡往灌木叢里鉆,仿佛在和農人捉迷藏。
7. 文章線索明晰,首尾呼應,請結合全文加以分析。
8. 作者通過寫黃芩、小柴胡和益母草這三種小草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17分)
材料一:“五一”假期期間,眾多小城市受到游客青睞。不少游客競相“逆向奔赴”,回歸小鄉村、小城鎮,到山鄉田野里走一走,住一住。旅游平臺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出行目的地中,小城市更受歡迎,三線以下城市旅游訂單的增幅高于一、二線城市。
(摘編自《“小城故事多”寶藏小城旅游為經濟增長添活力》,人民網2024年5月7日)
材料二:
(以上數據來源于《寶藏小城也能有文旅大作為縣域經濟新引擎點燃》,新華網2024年5月14日)
材料三:①如今的游客更在意體驗一種有趣有益的生活方式。對于常年處于快節奏都市生活的人來說,更加向往可以讓自己慢下來的地方。親近自然的縣域地帶,無疑是另一方治愈心靈的小世界,諸如登山、漂流、騎行、露營等戶外運動的開展,也更容易實現。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12月以來,10個省份共新增127家4A景區,其中65%分布于縣或縣級市�?h域旅游,在經濟上更有性價比,在體驗上更能滿足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再加上諸多“寵客”措施,縣城和游客的雙向奔赴也就順理成章了。
1/2 1 2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