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作文,真實嗎
現在的學生談作文而色變,以至于到了“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 口頭禪)的地步�! �
不是不愿意寫,而是缺少可以下筆的材料。所以,才會一個版本的故事改編又改編,翻版又翻版,重復地寫。從小學寫到初中,再帶到高中……
記得有一年中考,作文題目為《母愛》,原以為學生應是會有許多鮮活的材料,和真實的情感好寫的,孰料批閱結果卻令閱卷老師大為震驚。原來,大多數學生都是以“不病不愛,不離不愛,不死不愛”為題材,極盡虛飾和雷同。最嚴重的,甚至一個考場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從小生過重病,或父母離異,或母親過世。如此,不得不讓人憂心,現在的孩子怎么了?他們為何能如此瘋狂地“造假”,糟蹋自己的童真、童趣,卻又不以為然,不以為恥呢?!
又曾聽過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條鱔魚,已經被放到油鍋里炸了。廚師驚訝地發現此鱔魚顯得與別的鱔魚不同,它努力地躬起身子,好象要保護肚子里的什么東西。廚師納悶,取出鱔魚,用刀剖開,發現鱔魚肚子里有一條小鱔魚……
人們似乎很喜歡這樣的故事�! �
魯迅有“拿來主義”,按照這樣的理論,看到如此新鮮的材料,作為學生,當然可以不假思索地采用�! �
可是,對于這個故事,我們推敲了嗎?
不妨來質疑一下�! �
疑點㈠——誰會把活的鱔魚直接放到油鍋里炸呢?
疑點㈡——活的鱔魚被放到油鍋里炸而不躬起身子的,怎么可能呢?
疑點㈢——鱔魚的肚子里竟然有一條小鱔魚?!是忘了鱔魚為卵生魚類呢,還是為了矯情為了假的崇高而故意這樣說呢?!
天哪!如此經不起推敲的故事,竟然被當成了催發我們眼淚的利器�! �
偶爾有的孩子周末在家寫隨筆,會從網上蕩一篇下來,署上自己的名字,交給老師。真不知道這是人類科技的進步,還是教育文明的倒退呢?
以我手寫我心。人的真情實感,真的就那么難以表達嗎?
由此,身為語文教師,聯系到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如何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聆聽自然,體驗社會的意識,便顯得尤為重要了。尤其重要的,是塑造和培養學生完善的人格,和真實的性情,從而學會感恩,滋養情感,努力做一個感情成熟,宅心仁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