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辰翁
乙亥二月,賈平章似道督師至太平州魯港,未見敵,鳴鑼而潰。半月聞報,賦比。
向來人道,真個勝周公。
燕然眇,浯溪小,萬世功,再建隆。
十五年宇宙,宮中贗,堂中伴,翻虎鼠,搏鸇雀,覆蛇龍。
鶴發龐眉,憔悴空山久,來上東封。
便一朝符瑞,四十萬人同。
說甚東風,怕西風。
甚邊塵起,漁陽慘,霓裳斷,廣寒宮。
青樓杳,朱門悄,鏡湖空,里湖通。
大纛高牙去,人不見,港重重。
斜陽外,芳草碧,落花紅。
拋盡黃金無計,方知道、前此和戎。
但千年傳說,夜半一聲銅。
何面江東。
唐宋詞或婉約或豪放,多抒情,而很少直接記述眼前事,而此詞卻一反常規,以紀事為詞,以史為詞,貼近現實生活,筆鋒犀利,閃爍著現實主義的光輝,不愧為詞中之佳作。
這首詞作于宋恭年德祐元年乙亥(1275)二月,時值賈似道魯港之敗后半月,宋理宗寶祐七年(1258),忽必烈率部進圍鄂州,賈似道督師援鄂,不敢接戰,私自向忽必烈乞和,答應納幣稱臣,事后,賈似道隱匿內幕,謊稱大捷�!暗垡运频烙性僭旃�,”進賈似道少師,封衛國公“。后又加太師,封魏國公。1267年,蒙古再度南下,至1274年,蒙古軍破鄂州,國家處于危殆境地,迫于朝野輿論壓力,賈似道率軍到前線督戰。他故伎又施,百般求和,但卻遭拒絕。元軍攻來,賈似道軍不戰自潰,倉皇遁逃。1276年,元軍攻破臨安,南宋滅亡。
這首詞的上片重在揭露賈似道魯港兵敗前飛揚拔扈、丑態�!跋騺砣说�,真個勝周公”。鄂州兵圍解除以后,皇帝稱賈似道為“師臣”而不呼名,賈似道立度宗趙禥后,朝中一些見風使舵的小人更是公開向賈似道拍馬,稱之為其“周公”,即是“向來人道”的“人”主要指這些阿諛奉承的群小。作者自己一身傲骨,景定三年(1262),廷試對策,忤賈似道,置丙第。這首詞,既揭露賈似道的丑態,也譏諷了那些趨炎附勢,賣身求榮者�!把嗳豁�,浯溪小,萬世功,再建隆�!鄙鷦用璁嫵鲞@位假周公飛揚拔扈,不可一世丑態。后漢竇憲追北單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流芳千古而賈似道亦使門客廖瑩中等撰《福華編》,以紀鄂功,自以為勝古,建立萬世不滅的功勛,復興了宋王朝。其虛妄無恥,少有前人可比。
“十五年宇宙,宮中,堂中伴,翻虎鼠,搏鸇雀,覆蛇龍”。寫賈似道,欺君壓臣的罪行。自景定元年進賈似道少師,封衛國公,到德祐元年魯港軍敗,十五年中,南宋朝局賈似道玩弄于股掌之間。賈似道自比周公翻云復雨,指鹿為馬,完全操縱了國家政局。
“堂中伴”用《舊唐書·盧懷慎傳》“懷慎與紫微令姚崇對掌樞密,懷慎自以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讓之,時人謂之‘伴食宰相’�!卑槭痴�,指那些阿附于權奸的官僚,”弄虎鼠“用”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為虎(李白《送別離》)“的意思”搏鸇雀“指奸臣間爭權奪利,賈似道上臺后即將前任權臣掀翻在地�!备采啐垺耙馔狈⑹蟆�,以上重點寫了賈似道擅權敗政的劣跡。
“鶴發龐眉,憔悴空山久,來上東封。便一朝符瑞,四十萬人同。說甚東風,怕西風。寫賈似道假造符瑞,蠱惑民心,氣壓君王�!柄Q發龐眉“指賈似道,賈似道曾久居葛嶺不出以要挾宋王,”空山久“即指此事�!眮砩蠔|封“三句用了典故即:王莽假稱符瑞,吏民四十余萬公頌德。景定二年二月,賈似道率眾上玉牒,”進秩有差“。玉牒是古代帝王封禪郊祀時所用的文書。上玉牒是夸耀天下清平,以示自己的功勞,其心腹左右都眾口一辭,趨炎拍馬�!蔽黠L“即”西頭“�!蔽黝^“即”賈“字,”西風“指”賈似道“,”東風“指皇帝。賈似道執政后期,氣焰極囂張,咸淳六年(1270),詔賈似道入朝不拜,朝退,帝送其出殿;咸淳十年,賈母死,以天子鹵簿葬之,仍不合賈的心意,所以當時朝中可謂是君畏臣。以至劉辰翁在另一首《金縷曲》中曾譏賈似道”正與莽新同夢“,拿他與纂漢的王莽相比。
詞的下片寫元軍兵圍襄鄂,形勢危急,而賈似道卻于國難當頭之際仍沉緬聲色,醉生夢死,魯港兵敗中,賈似道倉皇驚慌丑態畢露�!吧踹厜m起,漁陽慘,霓裳斷,廣寒宮。青樓杳,朱門悄,鏡湖空,里湖通”�!斑厜m起,漁陽慘”,借白居易《長恨歌》中描寫安史之亂的句意寫元軍大舉南侵�!吧酢闭谥x。正是塵乍起,鐵騎進犯之時,賈似道卻仍在西湖邊葛嶺尋歡作樂沉溺于聲色犬馬之中�!澳奚延鹨虑睋䝼鞒鲎栽聦m,“斷”盡之義。烽火綿綿,國家危在旦夕,而權相卻仍陶然于仙樂飄飄,霓裳雅東之中�!扒鄻氰谩�,原注云:“都城籍妓隸歌舞,無敢犯�!辩R湖“又名”鑒湖“,此指西湖�!崩锖凹础崩镂骱�,原注:”葛嶺瞰里湖,無敢過�!拔骱L光占盡,而國家淪亡即隨�!庇饡獔蠓羌�,新得蛾眉正少年“。描寫權相將國難置亡不顧,惟顧樽前的紅男綠女�!贝篝罡哐廊�,人不見,港重重。斜陽外,芳草碧,落花紅。拋盡黃金無計,方知道、前此和戎。但千年傳說,夜半一聲銅。何面江東“。這一段寫魯港之行及魯港之敗。賈似道前往督戰時,調糧選兵,建大纛,耗盡國家的兵力財力,但到前線后,卻將精銳盡屬他人,自己卻自將后軍軍于魯港�!毙标柾狻皫拙�,以時令節物暗寓花落水流、斜陽煙柳的頹沒局勢。
面對危局,賈似道又重施故伎,遣人犒勞敵軍,百般求和,但“黃金拋盡”,和議不成,卻露出了本來面目,從前的承平只不過是乞和的結果。據《癸辛雜識》載,面對強大的元軍,賈似道已心懾膽破根本不敢應戰,時元軍調動軍隊,因西風大作,旗幟指向東方,孫虎臣以為北軍順風進攻,倉卒向賈似道告急,賈不辨虛實,鳴鑼退師,以至一退而不可收拾,終至大潰。
最后三句即指此事,這首詞采用“賦”的手法,直抒胸臆,筆鋒犀利,淋漓盡致了揭露了權奸敗政誤國的真面貌,可以稱其為一首別具一格的豪放詞。
劉辰翁
春,汝歸歟?
風雨蔽江,煙塵暗天。
況雁門阨塞,龍沙渺莽,東連吳會,西至秦川。
芳草迷津,飛花擁道,小為蓬壺借百年。
江南好,問夫君何事,不少留連?
江南正是堪憐!
但滿眼楊花化白氈。
看兔葵燕麥,華清宮里;蜂黃蝶粉,凝碧池邊。
我已無家,君歸何里?
中路徘徊七寶鞭。
風回處,寄一聲珍重,兩地潸然!
這首詞作于南宋亡后,用其他詞一樣,此詞也反映了作者的亡國之悲。在這首詞中,作者借送春來抒發自己的無限悲慟,飽含著自己深切挽留之意。
上片可分為四層。起句“春,汝歸歟?”以提問語氣統領全詞。這種散文句法,顯然是學自辛詞。兩者句式極似,當非巧合。詞人向春天提出這句問話,表面之意是向春是否要走,堅強扣題目“送春”,但言外之意卻說:“你走不得��!”詞人只因“風雨蔽江,煙塵暗天�!边@里的“風雨”表面上是自然界的風雨,而實際上是政治風雨:“煙塵”也是戰爭煙塵。
元軍幾十萬攻占了臨安,宋室淪亡,山河變色,春啊春,你能往哪里去呢?下邊推進一層,“雁門阨塞,龍沙渺莽,東連吳會,西至秦川�!币馑际钦f,從北到西,從東南到西北,幾萬里的大好河山,已完全淪陷,春啊春,你無處可去。這幾句既承接上邊之意,又下啟下片“君歸何里”。第四層:“芳草迷津,飛花擁道,小為蓬壺借百年�!薄胺疾荨�、“飛花”是晚春景象“迷津”、“擁道”極言花草盛開的景象,江南如此之好,就象“蓬壺”一般,應是托身之地了,為什么你還要離開,“不少留連”呢?江南已經破敗不堪,卻說“江南好”這是一種反激法,以此來引出了下片的詞意,正是全詞的主旨所在。
詞的下片,也可分為四層。前幾句是春的答話。
名山勝水,美膾吳娃,可愛之處難以盡數,“江南正是堪憐!”江南然而早已逝去。卻風光不再�!暗弊侄皋D,回到現實中來:“滿眼楊花化白氈”。這是化用杜甫“滿眼楊花鋪白氈”句意,意思是說江南春天雖好,但到了春殘花謝的時候,隱喻山河破敗,家國不全。下邊再推進一層,描繪了江南的衰敗景象“兔葵燕麥,華清宮里;蜂黃蝶粉,凝碧池邊�!蓖每纯�,燕麥即野麥。這句詞語出自劉禹錫《再游玄都觀》詩序。華清宮這里借指臨安鳳凰山下的宋朝宮殿。這兩句表明宋宮的荒涼頹敗。凝碧池在唐朝東都洛陽。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叛軍攻下長安,將所獲梨園子弟數百人集中在凝碧池演奏歌曲,安祿山在這里大宴偽官。詩人王維被叛軍拘禁于長安菩提寺,聽了這個消息,憤而寫詩以寄懷,有“秋槐葉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之句,這里也借指宋宮。
“蜂黃蝶粉”本是春天常見的景物,但和凝碧池聯系起來,使人聯想起宋朝的降臣,在宋宮里和元朝貴族吃喝玩樂,奴顏婢膝之態�!胺潼S蝶粉”是群魔亂舞的形象。詞人的亡國之痛,在這幾句中反映地淋漓盡致。下邊再次抒寫:“我已無家,君歸何里?中路徘徊七寶鞭�!睂懮厦嬖~意呼應�!捌邔毐蕖笔墙栌脮x明帝用七寶鞭迷惑敵人的典故。這里只是指代貴重之物,意思說春天和七寶鞭一起走了未被挽留過�!帮L回處,寄一聲珍重,兩地潸然!”轉到第四層,向春天告別。結拍幾句凄婉動人,摧人淚下,春天已去,國家已亡,空留一腔悲憤,卻又無可奈何!
近人況周頤評劉辰翁的詞說:“須溪詞多真率語,滿心而發,不假追琢,有掉臂游行之樂。其詞筆多用中鋒,風格遒上,略與稼軒旗鼓相當�!敝赋隽藙⒃~的基本風格�!爸袖h”是指直抒胸臆。但這首詞,表現手法有所不同,不是直接抒寫,而是借物寓情可謂棄中鋒而用偏鋒。他運用傳統的比興手法把春天擬化,賦予它主觀的感情色彩,全詞并非信筆所作,而是作了精細的安排,上片層層展開,引出下片詞意,下片寫宋宮的荒涼,與之相對,此詞布局嚴謹,脈胳分明,并且運用多種手法,此詞可以說發展了原有的豪放詞之風格,這在作者詞中并不多見。
劉辰翁
梅梢臘盡春歸了。
畢竟春寒少。
亂山殘燭雪和風。
猶勝陰山海上窖群中。
年光老去才情在。
唯有華風改。
醉中幸自不曾愁。
誰唱春花秋葉淚偷流。
情知是夢無憑了。
好夢依然少。
單于吹盡五更風。
誰見梅花如淚不言中。
兒童問我今何在。
煙雨樓臺改。
江山畫出古今愁,人與落花何處水空流。
劉辰翁詞的風格遒勁有力,這二首詞也不例外。作于宋亡后,同樣抒發作者的亡國之悲,這二首詞頗能體現作者的風格。題云用李后主韻,就是步李后主《虞美人》的原韻。
“梅梢臘盡春歸了。畢竟春寒少�!敝︻^梅花將盡,冬去春又來。春寒比之冬寒還要好多了。起筆和從容,讀者可能以為已是春暖時節。實際上并非如此。
“亂山殘燭雪和風。猶勝陰山海上窖群中�!眮y山,寫出周圍的環境。殘燭,描摹所居室內之情物。雪和風,詞境復推向天地。上句是寫實。宋亡后,辰翁飄零隱匿于深山。下句跳宕翻跌,意境無比高遠。陰山,匈奴世居之地。北海,匈奴極北之地。窖指地窖,群者羊群。此句典出《漢書。蘇武傳》:“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痹~人引蘇武故事,表現其對他民族氣節的無限景仰�!皝y山殘燭雪和風。猶勝陰山海上窖群中”言自己即使身在山中,遭受風雨摧殘,但境遇也好過被拘匈奴、幽囚大窖、牧羊北海之蘇武。
襟懷之高尚,讀之令人嘆然。只有如此襟抱,才能身冒風雪交加而從容道出畢竟春寒少的詩句。此二句,亂山、殘燭、風雪與陰山、海上、窖群相互對應,具見詞人以古人為師友,砥礪志節,故國之思不忘。作者另有詞句云:“想關塞無煙,時動衰草。蘇郎臥處愁難掃�!薄伴e說那回,海上蘇李。雪深夜如被。想攜手、漢天不語,叫□不應疑水�!彼纬簧俅蟪荚谒瓮鲋畷r被擄北去,辰翁同鄉同學摯友文天祥就是其中之一。通過列舉的這兩句詞,可以證明陰山海上寓指被擄北上之宋臣,禪為尚友古人表明心志之意。
“年光老去才情在。唯有華風改�!贝硕�,由江郎才盡點化而來。但另有新意�!把蜕僖晕恼嘛@,晚年才思微退”,其后“文章躓矣”,以至“爾后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蹦旯饫先ゲ徘槿栽�,詞人頗具自信之心。此二句忽然寫至自己之詞作,并非偶然。詞人言老來才情未改,只是改變了過去絢麗的風格,寄寓了深沉的亡國之悲。才情仍在,隱約透露出自己不改初衷之意。華風變盡,寓示亡國之后,心靈懷有萬千悲痛。詞風為之大變。寓亡國之悲于詞風之變,與李后主詞之“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可謂異曲同工“醉中幸自不曾愁。誰唱春花秋葉淚偷流�!弊碇斜鞠肟商映�。卻忽聽得有人唱起了李后主詞“春花秋月何時了”,不禁讓詞人潸然垂淚。只希望醉中能解千愁,逃脫憂愁,誰料得醉中也無可逃愁,反觸起無限傷心,則遺民生涯之,憂傷愁恨,牢不可破,不言而喻。
再看第二首�!扒橹菈魺o憑了。好夢依然少�!焙脡�,指故國之夢。李后主原詞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笨蔀閰⒆�。雖也知夢境為空,可是連做一場好夢也很難,悲苦至極之情溢于言表,“單于吹盡五更風。誰見梅花如淚不言中�!痹娙艘虻炎V有《梅花落》曲,而想象吹笛驚梅,使其驚落,這在前人詩詞中亦常見。此二句言凄厲的笛聲,在風雨交加長夜響徹著,有誰看見梅花飄零如墮淚,而默默無言呵。誰見一語,無異詞人自言。此二句是寫眼前情景,雖看似寫景,實當有所寄托。包括辰翁在內,宋季詞人常用春象征故國,以花喻民�!皢斡诖当M五更風”句中的“單于”當指蒙元統治者。故在詞人之潛伏意識中,此二句所描寫之興象,象征著國土淪亡的悲痛之情。
“兒童問我今何在。煙雨樓臺改�!焙杭臅鄦�,問我今在何方?此句是寫實,因宋亡后,辰翁長期過著漂泊的生活。下句言煙雨茫茫,樓臺盡改。所改者何?詞未明言,但亡國之悲寄托極顯,讀者自可判度,“改”之一字,意境全賴焉。李后主原詞尚云“雕欄玉砌應猶在”,辰翁此詞則更云煙雨樓臺改,這是由于悲苦之極所致。后主之悲,亡國(亡于異姓)之悲耳。辰翁之悲,實亡天下之悲也,所以說悲苦過之。上言兒童之問,下言樓臺之改,似乎語氣不連,其實其間自有深意�!敖疆嫵龉沤癯�。人與落花何處水空流�!鄙暇�,極言江山之美。畫出,猶言江山在其無限美麗之呈現中,亦托出無限哀愁。古今愁即今昔恨,愈增歲月悠邈之感,滄桑變化,其悲更甚。
詞人凝視著江山,覺得江山也凝聚著憂愁。江山與我同恨,此句確是奇筆。下句從“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化出,可見詞人對后主詞體味之深。若問我今在何處,則我就象落化隨流水飄流,不知所向,所歸,唯有飄流而已。結筆著一空字,無所歸依之失落感描摹的生動傳神。然此失落之感決非一般,而是遺民亡國之恨。返觀過片寫出兒童問我今何在,中間突接煙雨樓臺改,江山畫出古今愁,直至結算才答以人與落花何處水空流,深意何在?論筆法,此正突接之法。論意味,則詞情經此一段迂回曲折,遂自然呈露出詞人深切的亡國悲慟國之家又何在的心態,體現出先天下后其家之胸襟。
此二詞系聯章體,形式上都步李后主《虞美人》詞原韻,內容上都抒發亡國亡天下之悲憤,故實為一有機整體。詞中將遺民生涯及心態等一系列片斷組接起來,營造出亡國破家的悲劇性意境。筆姿跳宕而又渾化無痕,寫意性強,得后主詞之神。詞作委婉沉郁而有情致,純然為辰翁學養襟懷之寫照。第一首上言春歸了、春寒少,下言才情仍在,華風已改,言冀逃愁醉中,反聞歌流淚;第二首言情知是夢,好夢仍少,言梅花飄落而無言,言江山畫出古今愁,畢極其曲折委婉,沉郁傷懷。至其所體現出之高致,則第一首言亂山風雪比起北海牧羊便無足道,儼然有古之圣賢之氣質節操。第二首言兒童問我今何在,而我已亡國,無所歸依,亦有國已亡,何為家,與文天祥詩“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皆同一境界。此等高遠情致,都是中國文化精神之生動體現。辰翁與天祥同出歐陽守道(巽齋)之門,從辰翁之詞,又可以見宋詞與學術之間的密切關系,此二詞可作證明。
劉辰翁
余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托之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
璧月初晴,黛云遠淡,春事誰主?
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
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
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
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
緗帙流離,風鬟三五,能賦詞最苦。
江南無路,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
空相對,殘釭無寐,滿村社鼓。
此詞抒發了作者眷念故國故都的情懷。寫于宋德宗景炎三年,即帝昺祥光元年。此時臨安已淪陷,南宋政權也瀕臨滅亡,這首詞是作者在旅途中寫成。
“璧月初晴,黛云遠淡,春事誰主?”起首用景語渲染氣氛,并點明詞中景物所處的時日,著重之處在于“春事誰主”這個主題�!拌翟隆�,有“滿月如璧”句(宋何偃《月賦》),月如玉璧之潔白、晶瑩、圓滿,以璧玉詠元宵之月,極為生動傳神;月明則云淡,天青云色一體難分,故曰“黛云”,煉字亦考究。
這些都是元宵節時常見的景象,也是春夜里惹人愛憐的事物。但如今誰是這美好春天事物的主人呢?發此一問,字字千鈞直截了當地楔入詞的主題;緊接著“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從“禁苑”、“湖堤”二詞看,可知寫的是南宋都城臨安;從“前度”(源出劉禹錫“前度劉郎今又來”之典)一詞看,可判斷詞人在故都淪亡后還重來過�!皨珊�、“倦暖”,詞人主觀感受的寫照;似乎“禁苑”、“湖堤”在詞人看來都只覺有嬌弱、倦乏之感�!板崛缭S”三字,好像從詞人心底噴涌而出,字字璣珠,表示了事態變化之速,詞人每想到此便心情異常沉重,從字里行間可見詞人自哀痛之情。
寫到這里,詞人突然宕開一筆,追憶起都城臨安往昔的繁華:“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贝颂幟枥L出昔日上元之繁華,如今卻總是懶于與友人攜手同游�!罢l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誰料今日上元,元軍宵禁,想游也不可得�!帮L雨”兩字前加一“愁”字表明擔心其夕有風雨,尚未即有風雨也;再加“似”字,則竟是本無風雨,而燈夕卻冷落不堪,是由于人事所致。今非昔比,主題進一步得到深化。
接下去,又敘起李清照當年情事:“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緗帙流離,風鬟三五,能賦詞最苦�!睂懤钋逭漳隙珊�,常憶起宣和年間的汴京舊事,每生物是人非,家國不在的感慨。她因國破、家亡、夫死而倦于梳妝,即使是逢元宵節,也是“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只能以哀愁的小詞自慰,這是人間最苦之事。
劉辰翁時而寫李清照,時而寫自己,時而又敘起李清照當年。作者詞中用清照身份、情事、心緒說明的正是他自己,“賦詞最苦”,一語雙綰,二人皆然。
詞的結尾,劉辰翁又寫到自己:“江南無路,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空相對,殘釭無寐,滿村社鼓�!碑敃r,抗元戰爭仍在江南一帶進行,詞人家在廬陵,欲歸不得。他懷念家中的親人,不免要像杜甫身陷長安時那樣低吟“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一類詩句,以抒郁悶之情,但不知親人們是否知道?詞人無法入睡,只好對著殘燈發愁,此時滿村傳來社祭的鼓聲。元宵夜之社鼓,是農村于新春祈求豐年舉行的常例儀式。感慨良多!
作者可以說是辛派詞中的佼佼者。在這首詞中作者融匯了種種復雜的感情,筆鋒達間,情感真切,因此可以稱之為宋詞有力量的殿后之作。雖當時有人劉辰翁過份贊美,但總起來講作者仍不失為一名宋詞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