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大連市
(二)
自新①少讀書,敏慧絕出。古經中疑義,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隨口而應,若素了者。性方簡②,無文飾。見之者莫不訕笑,目為鄉里人。同舍生夜讀,倦睡去,自新以燈檠③投之油污滿幾正色切責若老師然。
兄為里長④,里多逃亡,輸納無所出,每歲終,官府催科,掠無宗膚。自新輒詣縣自代,而匿其兄他所�?h吏怪其意氣⑤,方授杖,輒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長,實書生也�!痹囍�,立就,慰而免之。弱冠⑥,授徒他所。歲歸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為大樂。
(節選自歸有光《張自新傳》)
注釋:①自新:人名。②方簡:剛直簡樸。③檠(qíng):燈架。④里長:明代以鄰近的一百一十戶為一里,負責人即里長。⑤意氣:神色,精神。⑥弱冠:古時以男子二十歲為成人,因身體尚未強壯,故稱弱冠。
9.下面與文中“歲歸省三四”一句中的“歸”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 男有分,女有歸。(《大道之行也》)
B. 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塞翁失馬》)
C. 微斯人,吾誰與歸? (《岳陽樓記》)
D. 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醉翁亭記》)
10.將文中畫直接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2分)
譯句:
11.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2分)
自 新 以 燈 檠 投 之 油 污 滿 幾 正 色 切 責 若 老 師 然
12.文中自新“性方簡, 無文飾”具體表現在哪里? (2分)
答:
9.B(2分)
10.自新就到縣吏(那里)自己替代兄長(受過),卻把他的兄長藏在別的地方。
(2分,“詣”字譯出得1分,句子通順得1分)
11.自 新以 燈 檠 投 之 / 油 污 滿 兒 / 正 色 切 責 / 若 老 師然
(2分,畫對一處、兩處得1分,畫對三處得滿分;畫五上以上不得分)
12.①自新以燈檠投之,若老師然。②自新曰:“里長,實書生也�!�
③敝衣草履,徒步往返。④見之者莫不訕笑,目為鄉里人。
(2分,①②中答出其中的一點得1分;③④中答出其中的一點得1分;用自己的話回答意思對也可)
2007陜西(課)
(三)閱讀甲、乙兩個文段,完成15—19題。(14分)
【甲】唐子西云:“詩初成時,未見可訾(zǐ,抵毀,指責)處,姑置之。明日取讀,則瑕疵百出,乃反復改正之。隔數日取閱,疵累又出,由改正之。如此數四,方敢示人�!贝藬笛�,可謂知其難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非,進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鑄而定�!�
【乙】詩改一字,界判人天,非個中人不解。齊已《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幾只開�!编嵐仍唬骸案摹畮住睘椤弧�,方是早梅�!饼R乃下拜。某作《御溝》詩曰:“此波涵帝澤,無處濯塵纓�!币允攫ㄈ�。皎然曰:“‘波’字不佳�!蹦撑�。皎然暗書一“中”字在手心待之。須臾,其人狂奔而來,曰:“已改‘波’字為‘中’字矣�!� 皎然出手心示之,相與大笑。
1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4分)
(1)姑置之( )
(2)方敢示人( )
(3)無處濯塵纓( )
(4)某怒而去( )
16、下列加點字與“皎然暗書一‘中’……”中的“書”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2分)
A.婦撫兒乳 B.處處志之
C.親賢臣,遠小人 D.策之不以其道
17請將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明日取讀,則瑕疵百出
②須臾,其人狂奔而來
18【乙】段中鄭谷認為“改‘幾’為‘一’字,方是早梅”為什么?(2分)
19、【甲】【乙】兩文的內容都與作詩有關,但各有側重,請分別概括。(2分)
15、(1)放置,放下
(2)給……看,讓……看
(3)洗,洗滌
(4)離開
16、C
17、(1)第二天拿出來讀一讀,就發現毛病很多。
(2)一會兒,那個人有狂奔回來。
18、“一”字表明梅花只開一枝,極言數量至少;也可能是第一枝。 更能體現“早”的特點。
19、甲:作詩要反復修改。
乙:作詩煉字很重要。
2007福建三明市
(二)文言文閱讀(10分)
李賀做詩
李賀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湜①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就如素構②,自目曰《高軒過》,二人大驚,自是有名。
每日旦出,騎弱馬,從小奚奴③,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未始先立題然后為詩,如他人牽合④程課⑤者,及暮歸,足成之。非大醉、吊喪日率如此。過亦不甚者。母使婢探囊中,見所書多,即怒曰:“是兒要嘔心乃已耳!”
【注釋】①皇甫湜(shí):當時著名文人。②素構:早就構思好的。③奚奴:童仆。④牽合:牽強符合。⑤程課:固定的格式。
13.解釋加點詞的意思。(4分)
(1)始聞未信( ) (2)自是有名( )
(3)及暮歸( ) (4)是兒要嘔心乃已耳!( )
14.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使賀賦詩,援筆輒就如素構。譯文:
15.請寫出與此文最后一句相關的一個成語: (1分)
16.李賀做詩對你的寫作有什么啟示?(答出一點即可)(2分)
(二)文言文閱讀(10分)
13.(1)聽 (2)這(此) (3)到(等到) (4)停止
14.讓李賀作詩,(他)一提筆就完成了,像早就構思好了一樣。
15.嘔心瀝血
16.要積累素材,要勤于動筆,要深入生活,不牽強附會,不墨守成規等,能聯系寫作言之成理亦可。
2008東營市
(二)
【甲】……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王安石《傷仲永》
【乙】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誡子書》
10.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
①邑人奇之 ( ) ②非淡泊無以明志 ( )
11.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②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12.兩文關于學習所持觀點的相通之處是什么?其根據(或理由)各是什么?(4分)
共同觀點相通之處:
根據(或理由):
13.兩文在寫法上各有什么特點?(2分)
10.答案:①感到驚異 ②沒有用來……(的方法或途徑)
評分:每小題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11.答案:①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它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②用寧靜修養身心,用儉樸培養品德。
評分:每小題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12.答案:觀點:要靠后天持恒不懈,否則難以成才。
根據或理由:甲文:父親醉心于眼前名利,致使仲永荒廢學業;乙文:示例: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頑強意志就無法成就學業。
評分:觀點2分,根據理由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13.答案:甲文借事說理;乙文從反面(或否定的角度)論述觀點。
評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