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衰”字的讀音
唐朝詩人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中有一句膾炙人口的名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句中的“衰”字究竟該讀什么音?“孩子的課本上,“衰”的注音為“shuāi”,但我們當年念書時,老師說這個字該念‘cuī’。這個字到底該念什么音��?我和女兒為此還爭了幾句呢�!弊蛱�,市區讀者周女士來電詢問。
周女士說,讀小學的女兒為準備期末考試,上周在家大聲背誦課文。當讀到《回鄉偶書》時,她清楚地聽到女兒將“鄉音無改鬢毛衰”中“衰”字念成“shuāi”,于是她當即指出女兒的“錯誤”,并告訴女兒這個字應該讀“cuī”。但女兒卻嘟著嘴巴稱自己沒背錯,書上所標的拼音就是這么讀的,老師也是這么教的。于是她又翻看字典,結果字典里兩種讀音都有,但沒說在古詩里該讀哪種音。周女士非常納悶:唐詩是講究壓韻的,該詩首聯是“少小離家老大回(hui)”,因此“鄉音無改鬢毛衰”中“衰”字念成“cuī”,以體現押韻。如果念成“shuāi”,詩歌的韻律美又如何體現呢?
記者昨天來到市新華書店,翻看書店里有關小學生古詩讀本發現,除了“衰”字被標注為“shuāi”,還有一些古詩中的多音字也回到該字的最常用的讀音,如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薄靶薄弊值臉俗⒁魹椤皒ié”,而非“xiá”。記者隨機問了幾位小學生“衰”字的讀音,他們全都異口同聲地讀“shuāi”。
記者就此采訪了幾位小學語文老師。據介紹,古詩里個別多音字讀音的變化是在小學新課程改革之后。這些字到底該讀什么音,如今在老師中間也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應該按教材中所標注的,因為教材是經專家審定的,應該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人認為,應該回歸詩歌的本色,充分體現其韻律美。
省特級語文教師、溫州市實驗小學校長白莉莉稱,古詩、古文中字的兩讀現象在中小學課本中較為常見。教材中把多音字回歸其最常用的讀音,可能是為了便于小學生接受、理解。既然課本上已經標注了相應的讀音,教師可以先按書本上的教,但最好再向學生介紹其原來的讀音,以增加孩子在古詩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