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轉眼,父親已年過七十,除了偶爾來城里小住,多半時間都和母親生活在老家。二老將小院子拾掇得干凈整潔,喂雞養狗、釀酒做醋,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②每年春節,他回一次家,來去匆匆,如同度假。有一年回家,父親帶著他走到山腳下,指著一片地說:“百年之后,安身之所�!边@里葬著爺爺,他明白父親選在這兒的用意。
③他不想聽父親提到死,可也找不到合適的話。于是,忍著眼淚說:“將來我死了,也睡在你邊上�!备赣H愣了一下,說:“等你成了老骨頭,得留給兒子才對�!备缸觽z笑了。
④生死的話匣,自此打開后,再沒合上。每次父子相見,父親都會談到剛去世的同齡人。父親之前總是不肯請木匠做棺材,最終還是請人做了。
⑤去年冬天,父親忽然來電話,要到城里過年。他開心極了,驅車千里回家接父親。臨行前,父親請鄰居來喝酒。酒桌上,父親驕傲地說,這次去城里就不回來了,他要去享福了。
⑥那年的年夜飯,他和妻子說要在飯店吃。母親嫌費錢,要在家里做。一向節儉的父親,卻破天荒要去飯店吃,還點了瓶家鄉的好酒。父親吃得盡興,喝到微醺后還哼起了小曲兒�;氐郊�,父親卻沖進衛生間劇烈嘔吐。他以為父親醉了,母親悄悄說,這樣嘔吐,有段時間了。他一下緊張了,父親卻說吃點藥就好,他便沒怎么太在意。
⑦轉眼春天來了。那天深夜,父親對他說,在街邊看到花圈店寫著“殯葬一條龍”服務,就跟著坐車去郊區的墓地看了看�!俺抢锏哪沟卣娲�。有樹有草有花兒的,真幽靜�!备赣H這么一說,他愣了,父親則像個孩子似的繼續嘮叨,“我喜歡上那地方了,還想回頭死了,當一回‘城里人’,你看行不?”他沒有吱聲,父親聲音變小了:“花不了多少錢,有一種樹葬,挺好的。你放假去看一眼,把那樹當作是我……”他始終沒說話,父親出去后,他卻淚如雨下。
⑧半個月后,父親讓母親做了桌好菜,等著他和妻兒回來。吃完飯,父親咳嗽了兩聲,說:“我怕是不行了。我的病,跟村里去世的幾個人一樣�!彪S后,父親拉了拉他的手說:“你媽,我就交給你了�!闭f完又把他的手,放在念高中的孫子手里:“我把兒子交給你啦�!钡诙烊メt院一檢查,父親已是胃癌晚期。
⑨他抱怨父親隱瞞,又懊悔自己太大意。但父親堅決放棄治療,因為老家得這種病的人,最后都去世了。他沒有堅持,因為醫生也說,太晚了。
⑩父親彌留之際,他問父親回不回老家?他搖頭,說想做一回“城里人”。父親去世后,按照遺愿,他將父親葬在一棵松樹下長眠。每逢周末,他和母親去墓園坐一會兒。松樹還小,父親的名字刻在小石塊上,只有名字,沒有生平。但父親分明在那兒,樹一天天長大,這讓他很踏實。
11有一天,他問母親,父親怎么突然想當“城里人”?他怎么舍得那口好棺材?母親流著淚說:“你爸想讓你安心,說你在城里沒根兒,他埋在這兒,你就有根兒了。他還說,回老家掃墓路途太遠,他來了,你就不用長途奔波了�!�
1.父親本想死后葬在老家,后來為什么改變主意了?
2.閱讀文章第⑦段中畫線句子,聯系上下文,說說父親的聲音為什么變小了?
3.文中有許多細節描寫,最讓你感動的一處是什么?你為什么感動?
4.這篇文章多處運用了伏筆和照應的表現手法,請找出一例簡要進行分析。
5.學校文學社主編的《花語》雜志想轉這篇文章,請你替編輯寫一段推薦詞。
參考答案:
1.文中的父親考慮到兒子在城里沒根兒,他埋在這兒,兒子就有根兒了。而且,這樣一來,兒子就不用長途奔波,回老家掃墓了。
2.一是怕兒子嫌墓地貴不答應,二是他已經知道自己的病情,心中非常難過。
3.示例:在第⑧段,吃完飯后,“父親拉了拉他的手說:‘你媽,我就交給你了�!f完又把他的手,放在念高中的孫子手里:‘我把兒子交給你啦�!睗鉂獾挠H情,偉大的父愛溢滿字里行間,令人感動。
4.第⑥段中,父親吃完飯后回到家,沖進衛生間劇烈嘔吐,母親說這樣嘔吐有段時間了,這暗示著父親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與下文父親公布病情形成照應。
5.示例:一位普通的父親,卻用一種極不普通的方式,詮釋了父愛的偉大。讓我們一起走進下面這篇文章:《永遠做你的大樹》,去感受那份別樣的父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