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閱讀(14分)
聽雨
王繼懷
①靜坐在書桌前,窗外正下著雨。聽著雨打篷的聲音,聽著這溫馨而又富有詩意的雨聲,我的思緒又回到了久別的故鄉,耳畔響起了兒時大山里的雨聲,想起了一個個關于聽雨的故事。
②記憶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經常下雨的。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麗的,像一幅水墨畫。小溪里的水漲了,村子里池塘滿了。雨后山間草木新,空氣也變得格外清新,一陣清風吹來,泥土散發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心曠神怡。
③微風細雨中,我常赤著腳,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憑雨淋著,享受著雨中的這份愜意。母親發現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風細雨,我會依然如故。
④記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著如詩如畫的山村雨景,靜靜地聽著大山里別具風情的雨聲。老屋頂上的黛色瓦片,長滿青苔的椽子,群山環抱的小山村,都被山間云霧繚繞著�?罩酗h落著雨絲,活潑可愛的小燕子在雨中穿來穿去,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剪斷大山里的這掛雨簾。閉上眼睛,靜靜地聽著雨打芭蕉,雨敲房頂,雨擊田野,雨落池塘……時大時小,時緩時急,時斷時續,時高時低。聽其聲,聽其調,聽其韻,讓心靈隨著雨聲的節奏一起飛舞。我就這么靜靜地赤著腳坐在屋檐下,感受著大山里雨的氣息……
⑤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關于聽雨的名篇佳句。宋代大詩人陸游獨自一人,在夜深人靜時,伴著一盞昏燈,聽著雨聲,寫下了“晚窗又聽蕭蕭雨,一點昏燈相對愁”的詩句;南宋詞人竹山先生用聽雨概括自己的一生,從少年、壯年一直寫到老年聽雨,《虞美人·聽雨》中,“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寫盡了他難以化解的愁思。
⑥關于聽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馬德里與一位華僑交談的故事。這位華僑是我的同鄉,他得知我來到西班牙,特意到賓館來找我,與我聊了很久。他說他到馬德里已經二十多年了,已經習慣了此地的氣候水土、生活習俗,熟悉了當地的風土人情,也已把馬德里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思鄉之情卻愈來愈濃,只要有家鄉人來馬德里,他知道了都會來見一見,聊一聊。這位華僑說,他小時候在老家就特別喜歡聽雨,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機錄了一段雨聲�;氐今R德里后,他常把這段在家鄉錄的雨聲放給自己聽,每次聽著這富有節奏和韻律的雨聲,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聽雨的那段難忘的時光,回到了萬里之遙的故鄉。
⑦在繁華的都市,在這夜深人靜的時候,推開窗,聽著雨聲,那一個個關于聽雨的故事又浮現在我的腦海。今夜,我聽的是雨聲,更是聽來自家鄉的濃濃鄉愁。
(選自《南方日報》,有刪改)
1.簡要概述文章③至⑥段作者想起了哪些和“雨”有關的故事,完成下表。(3分)
段落 | 主要內容概括 |
③ | 兒時的“我”在雨中漫步,享受雨中的愜意。 |
④ | |
⑤ | |
⑥ |
2.第③段中“再遇微風細雨,我會依然如故”的原因是什么?請結合原文作答。(2分)
3.第⑤段中詩人陸游和詞人竹山先生關于聽雨的佳句,有何作用?(3分)
4.請賞析第④段畫線句中加點動詞的妙處。(3分)
閉上眼睛,靜靜地聽著雨打芭蕉,雨敲房頂,雨擊田野,雨落池塘……時大時小,時緩時急,時斷時續,時高時低。
5.本文的線索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簡要答案
1.④“我”在檐下看雨聽雨,感受山中雨的氣息。
⑤古代文人聽雨寫下名篇佳句。
⑥一位【……查看完整答案(答案頁第三頁No.30)……】和韻律美,表現了作者對故鄉雨聲的迷戀和陶醉。
5.文章以“聽雨”為線索,“聽雨”貫穿全文始終,在描寫與敘述中,表達了作者濃濃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