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①最近安居,我把我出租幾年的屋子里的舊書搬了回來,清點整理中,我發現了很多書還在,像看見我多年未見的老朋友一般喜悅,當然也讓我想起了我收藏的很多珍貴的書籍都不在了。
②最近我又要講現代詩歌,很想意外發現我當年珍愛的那本《朦朧詩選》,那本朦朧詩集收錄了北島、舒婷、顧成、江河、楊煉、梁曉斌、卞之琳等人七八十年代寫的發抒、反思文革的詩歌,我非常喜歡。90年代出來教書,那時的教材政治化太濃,我就一直給學生們講這些朦朧詩,一屆一屆地講,孩子們非常喜歡,講完了就有同學借閱,但因為這本書要用于教學,在那個年代又不好買,所以我是一直看管得很緊,但后來還是一時疏忽,找不到了。也許這不是我的疏忽,實在是那本書太好了,對于處于成長中的孩子們那實在是一本“及時雨”。
③我從教20多年了, 20多年窮老九的拮據生活,我不舍得將錢花在自己的衣食上,但碰到自己心儀的書籍那是一定要破財購買的,20年來我不間斷地購買,又不間斷地流失。大部分是被學生借走,少部分是被同事借閱,有些書籍我還記得被誰借走的,大部分說不出來歷了,雖然20年來那些書籍不間斷地在一路丟失,但是我從來不因為這個而遺憾,因為它不像鈔票金銀珠玉一般消耗散去,也不擔心它會被人當著引火材燒掉,沒有引火材的年代沒有人愿意燒掉一本珍愛的書籍,而現在人們雖然不珍惜書籍,但也不需要用書籍做引火材了。那些遺失的書籍散落在人間,不斷地流傳,書上的文字不斷地傳播,不斷地感染,不斷地孕育精神,那是書籍產生的本質目的。
④我在青少年時期,閱讀過不少書籍,《唐詩三百首》《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封神演義》《三俠五義》《七俠五義》《說岳全傳》《東周列國志》等,還有《中篇小說選刊》《小說月報》《十月》《啄木鳥》等不少雜志,這些書和雜志是我青少年時期的精神食糧,我在青少年時期有幸讀了,可我家里除了一本黃歷外父母沒有買過一本書。這其中大部分是向同學借閱的,只記得有一本《東周列國志》是我在我表叔家里玩借來的,現在書也不在了,但我清楚地記得我沒有歸還他。我感謝我的青少年時代那些讓我讀到這些書的同學和叔叔阿姨們,他們都不知道他們施予我少年時代彌足珍貴的恩惠。所以,我從來不會因為我珍愛的書籍的丟失而可惜,因為它也許不斷地在施予,這是書的作用,相對于金錢來說書籍的傳播具有精神溫度,不似金錢僅滿足物質甚至于增長冷血的欲望。
⑤我還記得我用于課外教學用的現代小說,有一次被一個學生借閱了,我知道是誰借閱的,我向他索要了幾次,直到畢業都沒有還給我,這事就過了。那個同學的成績很好,考進了武漢大學哲學系,幾年后,我的這個學生來看我,提了一大堆書,只記得其中有《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書籍,他告訴我他當時把我的書給弄丟了,沒法交代,希望這樣能彌補。他92年高中畢業,96年大學畢業以后一直在省政府部門工作,現在是處級干部,寫作很厲害,是單位的筆桿子,也許那些書在他的人生啟蒙中有了些作用。
⑥原本我們這個民族是個很熱愛書籍的民族,明代的張溥每讀一本書都要親手抄錄七遍,他的書齋因此命名“七錄齋”,宋濂《贈東陽馬生序》里就講過他借書抄書的情景,為了不延期,天大寒,抄得手指都僵硬了;先秦時期人們寫書讀書都不容易,他們習慣把書全部背下來,漢初因為始皇焚書,好多人是靠記憶把書傳下來的。我們不如古人文章好,緣于我們不如古人讀書花的功夫深。
⑦進入互聯網的時代,我更不需要為我的《朦朧詩選》遺失而遺憾了,現在我的教學很方便,互聯網上要找誰的作品都非常容易;現在讀書也很方便,但是我們的孩子不讀書了,在他們最需要廣泛閱讀的時候,他們卻被迫沉浸在題海里。
⑧最近,看到一則消息,關于各國全民閱讀的調查,我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中國人的閱讀排位。是誰造成了中學生和全民閱讀的現狀?誰能拯救閱讀?!
8.以下對文章的分析解說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 )
A.作者搬書時發現自己以前讀過的舊書還在時的喜悅和生活拮據時仍然堅持破財買書的材料,體現了作者對書籍的喜愛,對精神追求的珍視。
B.作者談到《朦朧詩選》,表現了作者在文化僵化的時代,作為有前瞻的教師將其作為補充教材的珍視,并為其最終流失而深表遺憾,也流露出對借書不還的現象的譴責。
C.作者家里只有一本黃歷,說明家境貧寒,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為能夠借閱到同學和叔叔阿姨們的書籍閱讀感到慶幸和感激,這是他的書被借閱流失而不遺憾的主要原因。
D.作者用一個考上武大的學生還書的事例具體生動地印證了書籍帶給處于成長中的青少年的精神引領作用,表意具體生動。
E.最后一句用各國全民閱讀調查排位,委婉揭示出當今時代青少年和大眾閱讀現狀,寄寓深切的憂思,從而收束全文,畫龍點睛。
9.解釋文中兩個劃線句子的表現手法和含義。(6分)
(1)沒有引火材的年代沒有人愿意燒掉一本珍愛的書籍,而現在人們雖然不珍惜書籍,但也不需要用書籍做引火材了。(3分)
(2)相對于金錢來說書籍的傳播具有精神溫度,不似金錢僅滿足物質甚至于增長冷血的欲望。(3分)
10.從這篇充滿溫度的散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試簡要概括和分析。(6分)
11.文章最末一句“是誰造成了中學生和全民閱讀的現狀?誰能拯救閱讀?!”,你以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全民閱讀不良現狀,怎樣才能拯救閱讀?
參考答案:
8.B C
9.(1)運用對比,揭示了貧窮時代人們對精神產品的珍視和崇尚,富裕以后對文化精神追求的遺失。(手法1分,闡述2分,意思對即給分)(2)運用了對比和比喻的手法,揭示出書籍給人們帶來的精神追求和享受是有別于物質的。(手法1分,闡述2分,意思對即給分)
10.是一個充滿人文情懷的教師形象。他酷愛書籍,雖經濟拮據仍然花錢買書;他熱心文化傳播,不局限于教材,精選人文含量高的課外讀物;他關心學生,體貼他人,借書學生,不因為書籍流失而抱怨;他有憂國憂民的有良知的知識分子情懷。
11.(略)原因3分,措施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