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松(以下簡稱“陳”):喬葉老師您好!很榮幸和您進行交流。就寫作而言,您最初是如何走上這條路的?為何會選擇文學?
喬葉(以下簡稱“喬”):我剛開始其實是寫散文的。當時生活在一個小縣城里,面對日常生活的各種委屈、困惑和挫折,覺得自己有話想說,而且必須要說出來,但這些話又不能對著家人和朋友說,于是只好付諸筆墨和稿紙了。寫著寫著,從愛好變成了職業。至于為何會選擇文學,我想最大的原因是,文學能帶給我幸福,能表達我內心深處更柔軟、更慢、更弱的東西吧,從而讓我的心靈得到安慰和溫暖,并獲得更大的自由。
陳:很多作家寫到一定時候,都會有一個相同的困惑,那就是我為什么要寫作?或者說寫作的終極目的是什么?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喬:這種困惑我當然也會有。我時常問自己,文學對我們當下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義呢?其實,我覺得這是一種比較功利的看法。文學對于生活,若從實用主義的角度出發,則是無用的,它并不會直接給我們帶來物質財富。但,文學的無用就是它的最大用處。在這個物質化的時代,它能夠改變我們的生命質量,讓我們的心走得更遠。如果一定要探究文學對于我們當下生活的意義,那就在于它可以穿透物質表層,深入我們內心世界,探測人心的秘密。生活就像一條波瀾壯闊的大河,河水總是奔涌向前的,而文學就好比是河床,無論河水流向何方,河床總是長久地臥在那里。變化的是生活,不變的,則是文學給我們帶來的永恒的溫暖,文學寫作即是挖掘人性河床中存在的寶藏——這或許就是我的寫作目的。
陳:在這個信息化時代,我們每天會接收到各種各樣的信息,讀到各種各樣的新聞,反映到寫作領域。有人就創作了新聞式小說,這類作品的特點是以新聞筆法講述小說故事。您如何看待新聞寫作與小說創作的關系?
喬:新聞寫作畢竟有其時效性,而小說創作則是慢工出細活。猶如我們開啟一瓶啤酒,新聞寫作就是剎那間涌出的啤酒泡沫,只會浮在上面,而小說創作則是泡沫下面的酒,唯有經過長時間的發酵才能釀造。就好像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故事,在今天早就失去新聞的價值,但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們還可以從文學的角度去進行書寫。
陳:您這個比喻很貼切也很有意思。對于暢銷書和各類書籍排行榜,有些人持追捧的態度,有些人則取不屑一顧的態度。您會關注暢銷書或者排行榜嗎?
喬:會關注,但可能不會去閱讀。我覺得我追求的寫作方式和認同的文學作品,可能與暢銷書會有出入,我想沉下心來,寫出像阿來的《塵埃落定》一樣比較深刻的作品。但暢銷書之所以暢銷,應該還是有其合理的因素吧。比如說《山楂樹之戀》和《杜拉拉升職記》,肯定迎合了一定的社會需求和心理需求,有讀者能從其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但老實說,那不是我想要寫的。
陳:迄今為止,您的小說作品似乎以中短篇為主,對你來說,長篇小說的寫作會存在困難嗎?近期是否有長篇小說的寫作計劃?
喬:事實上,我最初從事小說創作時,就是長篇。文學院的老師問我說,你沒有經過中短篇的訓練就寫長篇,可以嗎?我說可以。當時寫出來后也順利出版了,但后來回頭再看時,我發現還是存在很多問題。所以,這幾年我就老老實實地從中短篇寫作開始,好好訓練自己的語言和結構能力。當然,我現在如果寫長篇,肯定會比那時要好。不過我近期沒有這方面的寫作計劃,我認為長篇小說還是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醞釀。我的小說《最慢的是活著》里有一句話:“……活著這件原本最快的事,也因此,變成了最慢。生命將因此而更加簡約、博大、豐美、深邃和慈悲。這多么好�!睂ξ叶�,這既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寫作態度。
【注】喬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散文選刊》副主編。陳勁松,中山大學中文系博士。
12.在本篇訪談中,關于文學寫作的終極目的,喬葉有哪些看法?(4分)
13.喬葉答問的語言有什么特點?請作簡析。(5分)
14.喬葉提倡怎樣的寫作態度?請結合本文作簡述。(6分)
參考答案:
12.(1)不能功利地看待文學; (2) 文學的無用就是它的最大用處,在這個物質化的時代,它能夠改變我們的生命質量,讓我們的心走得更遠;(3)它可以穿透物質表層,深入我們內心世界,探測人心的秘密;(4)文學可以給我們帶來的永恒的溫暖。(4 分,每點 1 分)
13.①準確,針對性強。(1分)針對“為何會選擇文學?”的問題,談的是文學給自己的溫暖;針對“寫作的終極目的是什么?”的問題,談的是文學給讀者、社會帶來的溫暖。(1分)②含蓄蘊藉。(1分)說“內心深處更柔軟、更慢、更弱的東西”,就包含而又不限于“善意關注、觀察品味、敏銳善感”的意思。(1分)③形象生動。(1分)關于大河、河床的比喻形象地闡述了對于生活與文學的關系的看法(關于泡沫和啤酒的說法形象地道出了對于新聞寫作與小說創作的區別的見解)。(1分)④鮮明直白。(1分)直說喜歡《塵埃落定》那樣比較深刻的作品,而不希望創作類似《山楂樹之戀》和《杜拉拉升職記》迎合特定社會需求和心理需求的作品。(1分)(語言特點、對語言特點的分析分別給分。意思對即可,本題最多得5分。)
14.①有堅定信念。相信能夠影響生活、影響社會,能給自己、 給社會帶來溫暖。②要沉下心來,觀察、品味、思考,去挖掘深藏在生活中的人性(深入內心世界,探測反映人心的秘密)。③要有耐心,積累醞釀,以慢工出細活,寫作態度與生活態度統一,追求、表現生命的簡約、博大、豐美、深邃和慈悲。④表達自己,而不是迎合社會需求和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