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漢字的形、音、義為一體讓人們認定漢字是表意文字,形成這個觀點是基于文字發展的“圖畫、象形、表意、表音”四種階段的觀點。
D.漢字被詬病的一個原因是漢字的象形性,不過漢字的象形性使漢字這種文化符號具有獨特審美屬性,衍生出世界上獨特的書法藝術。
5.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倉頡造字的傳說體現了古人對文字創生的復雜情感,古人對寫有文字紙張的尊敬、愛惜之情表現了他們對文字本身推崇、敬仰的思想。
B.從文字的起源分析,所有文字都需要形體作為“符號”來表示字的讀音,不過漢字與拼音文字的區別在于漢字以“字子”的形態出現。
C.漢字獨具的文化特質使得漢字蘊含美學,但有些人把漢字的美學當作落后的象征,完全忽略了漢字因為其美學特質才得以長久發展的問題。
D.漢字從圖畫文字到象形文字是一次重大的飛躍,體現在此時的漢字特點是“圖”更加形式化、“畫”更加抽象化,這些讓文字更加的象形。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漢字的產生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有著悠久的歷史,并且這種創造的過程現在還保存在甲骨、青銅器、竹帛中,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B.“依類象形,故謂之文”是說倉頡造字時首先是按照事物的特征畫出形體,這就是所謂的“文”,這是“物象之本”,是造字的重要方法。
C.拼音文字的基本元素是“字母”,然后生成表意的“單詞”,這與漢字的“字”功能對等,有些人把漢字的“字”與拼音文字的“字母”對等是錯誤的。
D.漢字能夠把不同模式、不同媒介的信息綜合為一,是把圖畫、象形、表意、表音等內容智慧凝結在一起并能夠自由自在表達的文化符號。
參考答案:
4.B
5.C
6.A
【解析】
4.試題分析:論述類文體閱讀的命題主要從概念、判斷、推理三個角度命題,概念注意“答非所問”“內涵、外延不準”“誤劃類別”“張冠李戴”;判斷類注意“范圍不當”“偷換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強加因果”“強行推理”等錯誤。答題的關鍵是審清題干、找準區位、對讀原文、尋找細微的差別。B項,“形聲相益”指“字”而不是“文”和“字”的關系。故選B。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5.試題分析: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類題目的解題方法有這樣幾點:①根據要求確定提取信息的目標。②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在確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標之后,要根據目標瀏覽全文,確定提取信息的區間。③準確尋找,篩選提取。C項,漢字“因為其美學特質才得以長久發展”無中生有,而且“落后”是指“象形性”不是指“美學”。故選C。
考點: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6.試題分析:回答本題,先在文中分別找到備選項內容的對應語段,采用比對方法,看看有沒有答非所問、偷換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條件、輕重范圍失當等問題,在此基礎上判斷正誤。A項,漢字精神凝聚在“甲骨、青銅器、竹帛”中,不是“創造的過程”保存在其中。故選A。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