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對于悲痛和酸楚,她從不多著一字;潺潺緩緩地道來,舉重若輕。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1997年,錢楊二老的獨女錢瑗去世,一年后,纏綿病榻的錢鐘書也走了,“我們仨失散了”。斂起喪親之痛,當年已近九十高齡的楊絳開始翻譯柏拉圖的《斐多篇》。人們驚訝地發現,沒多久,這位纖小瘦弱的老太太在忘我的文字中硬硬朗朗地站起來了!
這十多年來,面對時間這位嚴酷的判官,楊絳仿佛大戰風車的“堂吉訶德”,越戰越驍勇:翻譯、寫作之外,她還一人攬下了整理錢鐘書學術遺物的工作,那是幾麻袋天書般的手稿與中外文筆記。
楊絳的一生,為默存而“默存”,甘于犧牲自己的才學、時間、精力,成就錢鐘書的治學和創作。對于癡氣十足的錢鐘書,她體貼關愛,攬下生活里的一切擔子,臺燈弄壞了,“不要緊”;墨水打翻了,“不要緊”,她的“不要緊”伴隨了錢鐘書一生。錢鐘書的母親夸她“筆桿搖得,鍋鏟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鐘書癡人癡�!�。
錢鐘書對她也戀慕至極,將《寫在人生邊上》“贈予季康”。短篇小說集《人·獸·鬼》出版后,在兩人“仝存”的樣書上,錢又寫下浪漫癡語:“贈予楊季康,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睂τ趶男∷贸龅腻X鐘書而言,這份博大的“三位一體”的情感中或許還包含著一份母性關懷。有一次,楊絳要捐掉她為錢鐘書織的一件毛衣,錢抱住不放,說:“慈母手中線�!�
兩人相濡以沫63載,共同營造了最純凈的婚姻,錢鐘書曾如是總結:“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后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鐘書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顧人,男不如女。我盡力保養自己,爭求‘夫在先,妻在后’,錯了次序就糟糕了�!卞X鐘書纏綿病榻的日子,全靠楊絳一人悉心照料。丁偉志回憶道:“錢先生當時不能進食,只能靠鼻飼,每個菜都是楊先生親自給他做,菜都做成糊狀,魚要做成粥,一個小刺都不能有,都是楊先生一根一根剔掉的�!�
“哎呀,后來不得了了!錢先生在北京醫院,女兒錢瑗在西郊,楊先生這么大年紀兩邊跑。一家三口人,后來一下走兩個,尤其是女兒的走毫無思想準備,我想她一定受不了,這個打擊太大了��!她居然非常堅強,一滴淚都不掉�!�
今年2月23日,張佩芬突然接到楊絳一個電話。
“因為她只懂英文和法文,不通德語,偶爾也會找我幫忙,她把字母念出來,我記下來查,查好后我給她回信,她收到后第二天馬上就電話回我道謝�!�
據張佩芬回憶,楊絳所尋德語共18個字母,一口氣讀完,好似一個拗口的游戲,倘若加以分割,便是3個獨立的單詞-:給予,贈與了,已經離開了。
[注] ① 錢鐘書,字默存.(節選自《 南方人物周刊》( 2011年17 期,有刪改)
15.下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 )(5 分)
A.文章稱“楊絳的一生,為默存而‘默存'”,是對楊絳甘愿隱藏起自己的光芒,默默奉獻的情懷給予了正面肯定。
B.文章結尾“給予了,贈與了,已經離開了”,言簡意豐,隱含著豐富的人生內涵,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思考空間。
C.楊絳的“不要緊”伴隨錢鐘書一生,是因為對錢鐘書的體貼關愛。
D.對于錢瑗和錢鐘書的先后離世,楊絳舉重若輕,是因為她在他們生前乃至病中已經盡了一個母親和妻子的責任,所以了無遺憾。
E .錢鐘書臥病期間,楊絳力求“夫在前,妻在后”,所以盡量保養自己,不愿錯了次序,體現了其“夫唱婦隨”的傳統美德。
16.標題內蘊豐富,談對標題的理解(6分)
_____
17.楊絳對錢鐘書的“默存”表現在哪些方面?(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有人說楊絳只是“錢鐘書背后的女人”,談談自己對此的看法。(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5.D給3分,E給2分;C給1分
16.題目運用比喻手法,(1分 ) 將善良賢惠的楊絳比作清泉,映照著錢鐘書這輪明月;(2分)這是楊絳先生作出的高度評價。(1分)題目飽含作者對于楊絳先生由衷的敬意和贊美之情。(2分)
17.①甘于犧牲自己才學、時間、精力,成就錢鐘書的治學和創作。②體貼關愛丈夫,擔下生活的擔子,使丈夫能專心治學。③盡心照顧病榻上的丈夫,為照顧丈夫保養自己。④丈夫去世后,整理丈夫的筆記和手稿,保存丈夫的學術遺物。(每點2分,答對三點即可。)
18.不只是“錢鐘書背后的女人”(觀點1分)。因為楊絳先生堅強自立,擁有著獨立而豐富的人格內涵。(1分)①她有著獨當一面的生活能力;②她自己也翻譯和寫作并有突出成就;③親人的相繼離去,都不曾把她壓垮,依舊平靜生活。所以把楊絳說成錢鐘書背后的女人是有失公允的。(理由每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