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大小貓洞》選段閱讀二附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話說當年齊國宰相晏嬰名滿天下。據說他曾經當使者到楚國去辦外交。楚國人要給他一個“下馬威”。因為晏子身材矮小,便在國門之旁開了一個小門,請晏大使從小門進。晏子不肯,說,到什么國進什么門。到狗國才鉆狗洞。我來到楚國該進什么門?進大國的大門,還是進小國的小門?楚國人不肯自認為小,只好請他進大門。沒開始談判先吃了敗仗。
當時只有三個大國:西是秦,東是齊,南是楚。既是外交訪問,晏嬰大使必非一個人。代表齊國出訪自然有一些隨從組成外交使團,騎馬乘車,前呼后擁,晏子決不能一個人徒步走來。大使個人的高矮顯不出來。而且城墻不是紙糊的,另開一門也不容易。這故事靠不住。
不論真假,這故事里有沒有什么道理可談?
楚人:門是供人走的。大人走大門,小人走小門。門以人為準。
晏子:門是國家的城門。大國的城大,城門也大。小國的城小,門也小。門以國為準。
這又是從兩個不同坐標出發看人和門的關系。
事實上,中國歷來實行的是楚國式,不是齊國式。貴賓來到,大開中門迎接。來“告幫”的,“求情”的,普通人,都得從側門出入,先到門房掛號等候。仆役丫環就只能走后門了。
(1).語段敘述的故事可概括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選段敘述的這個故事里包含了哪些道理?請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回答。
(3).作者敘述這個故事,想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4).對末段文字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楚國式是指以人的等級為標準,齊國式指的是從實際需要出發。
B.“貴賓”“‘告幫’的”“‘求情’的”“普通人”分別指不同等級的人。
C.第一句與以下各句是被證明與證明的關系。
D.“中國歷來實行的是楚國式,不是齊國式”贊揚了楚國以人為本,批判了齊國以物為本。
(5).選文中晏嬰對楚人的答話表現了他巧妙的反駁技巧,這值得學習。請你讀下面一則小故事,代安徒生寫一段反駁的話。
有一天,安徒生戴著破帽子在街上行走,有個不懷好意的人嘲笑他:“你腦袋上邊的那個玩藝兒能算作帽子嗎?”安徒生毫不生氣地笑著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楚人:門是供人走的。大人走大門,小人走小門,門以人為準。晏子:門是國家的城門。…點此查看完整答案(答案第1頁)…(4)提示:要弄清“楚國式”“齊國式”分別代表兩種不同的做法�!敬鸢浮浚篋(5)提示:抓住“玩藝兒”和“腦袋”這兩個詞語回答。參考【答案】:你帽子下邊那玩藝兒能算作腦袋嗎?